積極vs消極動機,哪一種比較好?|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積極vs消極動機,哪一種比較好?

生活中許多事都需要動機,藉以維持事業發展與追求個人目標。對多數人而言,動機是短暫性的,它能驅使我們於周末前完成一週的工作進度,但當禮拜一要開始處理新工作時,這種我們最需要動機的時刻,卻難以控制及維持。

動機是指「做某件事的意願」,屬於一種內在與自然的驅動力。當我們有新的任務時,這種內在驅力會使我們完成任務。心理學家認為,人類的行為是以獎勵或懲罰為基礎,每個行為或決定都是基於尋求快樂或避免痛苦的感覺。

動機可分為積極與消極兩種,哪一種對我們比較好呢?首先,我們先瞭解這兩種動機的差異:

1.積極的動機

積極的動機來自尋求樂趣的內在動力。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可以解釋這點,我們更可能願意為了我們的需求而行動,例如:自我實現或自尊。

有些人可以透過積極動機,處理財務或工作中可以得到認可的任務,從中獲得樂趣,使其推動在職業中實現夢想。

你可以藉由提醒自己執行任務會有哪些好處,或是完成任務後可以獲得獎勵的方式創造積極的動機。例如,為了讓自己體態更好看,讓自己早起運動;或是只要自己在工作中達成每周目標,就可以於周末小酌紅酒,給予自己鼓勵。

2.消極的動機

消極的動機與「懲罰」、「恐懼」有關。例如:有些人戒菸是因為目睹肺癌患者受病痛折磨。當然,也未必每一種消極動機都如此使人恐懼,例如:為了不想失去房子,或為了可以按時支付帳單,因而願意持續工作,這種動機是基於我們避免受到懲罰。

對於某些人而言,消極的動機可能比積極的動機更加有效。有些人會因為威脅或迫在眉睫的恐懼,更能採取行動。

你可以藉由提醒自己如果不採取行動,就會有負面影響,進而讓自己有動機完成任務。例如:若在周末前沒有完成工作任務,你就需要在假日繼續工作,否則會被同事批評。

了解兩種動機後,你一定想知道,哪一種動機比較好呢?

知名心理學家Skinner曾以老鼠為對象,做了一個名為Skinner box的實驗,透過老鼠的表現,了解人類如何藉由正負強化效應鞏固行為。

研究發現,無論是正增強或負增強,對於鞏固行為都有幫助,將積極與消極兩種動機結合,效果最佳。對於多數人而言,一些正向的獎勵與適當的懲罰,更能完成任務。

你可以利用這樣的理論激勵自己:在生活與工作中,依據自己的能力與需求,制定平衡的系統,激勵自己完成個人的夢想,並多花時間了解自己的需求,制定其獎勵與懲罰,能使你完成更多目標!

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做,可以試著寫「快樂記錄」表,只要上網下載快樂記錄表,每天記錄下讓自己感到開心的事件及感受,設定完成目標及獎勵的方法,不但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也能讓心情更愉快!

點這裡下載快樂記錄表http://www2.jtf.org.tw/psyche/525/lovemyself.php

大家平常工作時,都是如何運用這兩種動機使自己完成工作任務呢?

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與工作熊及網友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