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憂鬱症|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老年憂鬱症

 

老人憂鬱症-你有多久沒看見他(她)開心的笑?

依世界各地研究老年人口的各種精神疾病中,以憂鬱症盛行率最高(16~26%),其次才是老年失智症。

什麼是老年憂鬱症?

西元2000年,台灣老年人口達8.5%,堂堂變為所謂的老人國。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六十五歲以上人口佔全年總人口數7%以上,即可稱為老人國,而當下台灣面對老年人口的遽增,更是最刻不容緩的當務之急!根據高雄醫學院與成大醫學院精神科曾對台灣地區1500名,65歲以上的老人做社區調查中發現,老人憂鬱症患者竟高達21.1%。

*註:107年3月底我國戶籍登記65歲以上老年人口計331萬人,占總人口14.1%,已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超過總人口20%)

「老年憂鬱症」與「老年失智症」是有區隔的。「老年憂鬱症」大致分以下四種類型:

一、假性憂鬱症:經常覺得食慾不振、頭重、容易疲勞、睡不著、口渴、便秘等,其實是情緒低落所致,卻以身體不適的症狀出現。

二、 出現妄想:悲觀想法強烈,如「自己所做的對不起孩子」,甚或有如精神分裂症者常見的被害妄想,當妄想太強烈,可能會企圖輕生。

三、 焦慮不安:時常坐立難安地來回踱步,不想與人交談,也無法平靜下來。

四、 呈現痴呆:呈現意志力低落、判斷力遲鈍、記憶力衰退等症狀,如病患會經常結結巴巴地說:「我不知道了」、「我不會了」,反應顯得遲鈍。乍看之下,與痴呆極為類似,但只要    經過檢查測驗,就不難區分(若真的是痴呆,症狀是無法改善的)。

 

憂鬱症老人會愈來愈多嗎?

答案是肯定的,理由如下:

一、國人平均壽命增加,老人人口增加,老人憂鬱症患者增加比率正相對提高。

二、環境變遷快速,年紀越大的人越不易適應新世代的變化速度、越難承受太大的壓力而發病。

三、慢性疾病隨年紀與時代盛行劇增,由身體疾病引發之心理憂鬱人數隨之增加。

四、過度使用藥物也是造成憂鬱症患者增加之主要原因,如某些抗精神病藥及降血壓藥。

五、精神科醫師的人力及專業訓練有效增加,診斷能力、工具也跟著有效加強,因此,正確診斷出憂鬱症的病人也增加。 因此,當你明顯發現,家中的老人家開始變得精神越來越不好,不常笑,嚴重健忘,或經常失眠,卻以為是「年紀的關係」或「痴呆的緣故」而置之不理的話,是相當危險的,你不僅很可能會因此延誤就醫,更可能會因一時疏忽而造成不必要的遺憾。所以,請務必考慮憂鬱症的可能,儘早請教專業醫師。

 

※ 老年人使用抗鬱病藥物時,因藥物之吸收及排泄之故,最好是從少量開始,寧可選擇副作用少、藥性緩的藥種,避免因不舒服副作用而中斷服藥。其他相關注意事項,請務必請教專業醫師。

補充資料

不論種族、年齡和性別,憂鬱症每年影響超過1千9百萬的美國人。

身體健康狀況和憂鬱症有很大的關係,但絕不是一個正常的老化過程,例如在60萬的中風患者中約有四分之一的人罹患憂鬱症。老年人中憂鬱症常常伴隨著其他疾病和生活事件(例如 失去親人…),導致症狀被忽略或延誤治療。

(1)在美國,超過2百萬的65歲以上老人罹患憂鬱症。

(2) 65歲以上之老年人有超過55%的人,從基層醫師那裡接受心理健康服務,少於3%的人接受專業心理人員治療。

 

資料來源:MHA

網址http://nmha.org/


【延伸閱讀】「陪老伴憂 樂在一起」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權益宣導單張
【延伸閱讀】預約樂齡新舞台-董氏基金會老年憂鬱防治宣導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