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網路霸凌|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什麼是網路霸凌

網路霸凌防治專區

「霸凌」通常是在沒有挑釁的情況下發生的。在網路盛行之前,「霸凌」通常指在實體社會中,面對面、直接或間接的攻擊行為,它可能發生在家庭、校園、職場等任何場合中。霸凌者常常是出於沮喪、屈辱和憤怒,或是為了想取得社會地位而產生霸凌行為,有可能造成自身在身體、心理和社會上的危害;而被霸凌者則可能會遭遇人際關係上的困難、感到憂鬱、孤單或焦慮、充滿自卑感以及出現學業上的困難。

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一詞首次出現在1998 年,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指出, 使用數位科技所進行的霸凌就是「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它可以發生在社群媒體、傳訊平台、遊戲平台和手機。這是一種反覆出現的行為,用意在威嚇、激怒或羞辱被設定的對象,可能的情況包括:

•在社群媒體上散布謊言或張貼某人的不雅照片。

•透過傳訊平台發送傷害性的訊息或威脅。

•冒充某人並以此人的名義向他人發送卑劣的訊息。

 

不同於傳統霸凌,網路霸凌所具有的特性常使其傷害更難加以預防和修復。這些特性包括:

1、網路的匿名性讓霸凌者更肆無忌憚地對受害者放肆攻擊;

2、網路所造成的時空距離讓霸凌者容易失去對受害者的同情和同理;

3、網路的快速傳播性使得傷害蔓延迅速,來不及遏止;

4、網路的無所不在,也讓受害者即使回到家中也逃脫不了霸凌者的惡意攻擊;

5、網路所留下的永久數位足跡使得受害者要長久面對霸凌所造成的傷害。

網路霸凌所造成的創傷引起關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者的重視。教育部特地修訂《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將網路霸凌納入其中,於2020 年 7 月26 日公布。霸凌定義已更新為:個人或集體持續以言語、文字、圖畫、符號、肢體動作、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方式,直接或間接對他人故意為貶抑、排擠、欺負、騷擾或戲弄等行為,使他人處於具有敵意或不友善環境,產生精神上、生理上或財產上之損害,或影響正常學習活動之進行。這使得執法者、教育者在面對「網路霸凌」的議題上有法可循,也有益於發展出具體的干預策略。

 

 

資料來源:《預防網路霸凌傷害:你看不見的傷害》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