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招避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負面情緒|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3招避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負面情緒

近期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生活上產生許多不適應及不便;不論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是前往公共場所,都必須配戴口罩,並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除了日常生活受到影響之外,許多公司也因疫情做了調整,如遠距工作、放無薪假等。這些生活及工作上的轉變,是否讓你開始產生壓力、心情鬱悶了呢?不妨試試以下方式,以避免新冠肺炎所帶來的負面情緒。 

1.不過度關注疫情訊息,只看疾管署的回應

科技便利,社群媒體幾乎已成為許多人接受訊息的主要管道,然而,網路上的資訊假假真真,當訊息愈多、未知因素造成的擔心焦慮就愈多。假如發現自己「害怕被傳染」的負面情緒經常出現在腦海中,建議先暫停接受訊息,減少因訊息過載帶來的心理負擔。

另外,每天接收訊息的時間盡量控制不超過一個小時;睡前不關注相關訊息,只在固定的時段內,看幾個有公信力的平台所發布的權威消息,比如:疾管署每天召開的疫情說明會、Line官方帳號「疾管家」……等,避免過度關注、輕信沒有明確來源的截圖或視頻。最重要的是,不要被動刷手機接受消息,要自己過濾訊息來源。

2.運動、保持心情愉悅、睡眠充足增強免疫力

人體在受到壓力時,大腦會釋放出一種類固醇,叫做可體松。可體松是知名的「壓力荷爾蒙」,適時的分泌,可協助對抗壓力,但當壓力持續,過多的可體松會讓血壓不穩定、胃酸增加、骨質變化、大腦皮質細胞縮減、記憶力變差,還會壓抑巨噬細胞的活動,而巨噬細胞是人體抵抗病毒的重要免疫細胞。

由此可知,精神心理因素會影響免疫系統,而憂鬱、緊張、悲傷、焦慮等精神狀態,會抑制免疫系統。即使只是20分鐘、片段的壓力所分泌的可體松,就可以壓抑免疫系統長達三天。就算只是一直想著有壓力的事情,光是這些念頭,就可以激發可體松,引起不良反應。

運動、均衡飲食、睡眠充足不熬夜、保持愉悅心情,都是增強免疫力最簡單、CP值最高的方法。或是可以學著正念減壓,當察覺情緒開始焦慮、過度擔憂的時候,試著將眼睛閉上,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深入觀照內心,就能適當緩解負面情緒,穩定情緒,避免失眠。

3.妥善規劃生活、維持作息規律

採「居家辦公」的公司越來越多,隨著工作模式改變,生活作息也可能因此大受影響,原本習慣的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變得模糊,容易出現「無法下班」的情況,導致工作與生活壓力變大,民眾應妥善規劃自己的生活,儘量讓作息規律,減少因生活變動所引起的身心反應。

每天於固定時間起床、不賴床,吃吃早餐享受早晨時光,並於固定時間開始工作。在工作中,也可以使用鬧鐘提醒自己何時該休息片刻、何時該回到工作崗位,將工作時程表規劃好,不僅能維持工作的動力,更有利於適應居家辦公所帶來的影響。

防疫的同時,除了生理的健康,也別忽視心理的健康。

可透過【憂鬱檢測】APP進行情緒檢視,隨時保持情緒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