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的同事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積極的同事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其道理,我們身邊的人到底有多具影響力呢?

當一群相似的朋友常處在一塊,會默默影響彼此的行為與生活方式,說話表達,甚至是服裝打扮都會越來越相似;居住於同一社區,經濟能力或社會階級也會落在相同的水平區間。職場中,同事也在無形中對我們產生極大影響力!

你是五個人的平均-你花最多時間相處的五個人的平均值,等於你

當我們與積極、努力不懈的成就者相處時,我們就會更加積極;但如果你的朋友都很消極,對於事情的完成度都只有低標準,那你也可能較容易處於負面情緒中。

他人的影響容易被忽視

為了讓自己更好,你需要多與自我要求較高的人交流。若你也對自己抱有高度期望,那就更該與充滿憧憬的人相處,能提高生活的品質。美國作家兼演說家Tony Robbins曾說過「生活中發生的每件事、你所採取的每一個行動,都在反映『你是誰』!」

自我超越

這並不代表你必須立即在工作中表現最亮眼,但你必須用自己的方式將任務做到最好。不一定要做到高階主管、不一定用錢才能組織事物,不斷超越自我就能帶領自己到達下一個更高的等級。

若你覺得自己正處於停滯狀態,可能是時候做一些改變了。當你對環境做出選擇時,就會出現變化和成長。例如:當你的朋友/同事傾向於在手機和社交媒體花費過多時間,你也可能陷入分心的狀態;或你有健康意識,但同事每天都在吃餅乾與雞排,你就難以堅持營養的飲食。

另一方面,如果你的同事都非常專注於工作,你也會較容易專心。專注其實並沒那麼難,因為大家都將注意力放在工作上時,你會想沉浸於這種氛圍中,不會想打擾他人。

你的人際網絡是你的淨值

這是前Yahoo董事長Tim Sanders說過的話。當你與那些高標準的人交流,你會因此更加積極,吸引跟你一樣努力的人想跟你做朋友。

動機和貢獻具有感染力

想像一下,如果一個團隊中,有80%的成員屬於高度積極投入於工作中,剩下少數的懶散者只有兩種選擇,離職或努力工作。最後,每個成員都將積極與主動。

但如果情況變成團隊中,有80%成員對於工作感到消極,只有20%的員工具積極性,那麼團隊的產值將降低,這些少數積極的員工要不是降低自己的標準,要不就因為厭惡夥伴們的懶散而選擇離開。最後,這個團隊將無法有任何傑出的表現。

你能做得比自己想像的多

當你身邊都是低標準的人,你可能覺得自己不需要努力工作,你的生活沒有太多的反省與改進,可能認為自己已經夠好了。這也意味你並沒有利用自己的潛力,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高度積極者會不斷改進自己的行為,當你與他們相處,會意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及可以成長的地方,你能做出更多突破。

例如,一個班級中,將成績不好的學生湊在一起,他們都不會有太多的進步,但如果成績不好的學生與第一名的學生坐在一起或分在同一組,成績不好的學生會較投入學習中,深受成績好的同學影響,更願意提升自己的能力。

當你控制環境,也就控制了生活

充實的生活絕對不單單只是「運氣」,就像中樂透的人不一定代表他未來會很幸福。事實上,許多中樂透的得主,即使獲得一筆從天而降的獎金,卻也無法控制周圍的環境。

因此,想產生正向的影響,你應該要建立良好的習慣,而非期許自己成為樂透得主。與可以幫助你成長的人在一起,你會獲得更大的收益,不僅能豐富你的生活,還能幫助你實現目標。

尋找追求卓越的朋友

如果你感到迷惘,不妨尋找積極的朋友吧!注意那些對於工作設有高標準、高滿意度,以及有明確人生方向的同事/朋友。

與那些自我要求高的人相處,可以透過詢問他們是如何成功,改變自己固有的作法。嘗試學習他們對工作、人際、生活的看法,分析他們為什麼如此思考,從中分享你的觀點,獲得反饋。

找出自己覺得可行的方式或認同的思維,嘗試效仿。模仿積極的行為可以改變你的態度,如同強迫自己微笑來誘發快樂一樣,行為可以改變你的情緒與心態。

不要小看周邊每個人的力量,無論是家人、同事或朋友,都會以無形的方式影響我們。想成為更好的人,就必須與那些你所崇拜、尊重的人相處,學習他們的主動與積極,讓你更加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