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抱怨,轉念提升好心情!
- 發布日期:
-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你常抱怨嗎?許多人在對話過程中,都會抱怨工作、家庭、伴侶、兒女、社會環境等,「抱怨」能讓我們短暫釋放情緒,但過多的抱怨則會帶來負面影響。
大腦擁有高效率且高學習的機制,當你重複某一種行為時,會激發神經元,習得此能力。當你越常抱怨,大腦將習慣這個行為,你甚至不會意識到你自己其實正在抱怨。
抱怨很傷身
根據一項史丹佛大學研究發現,抱怨會使海馬迴縮小,影響問題解決與思考的能力,同時使記憶力下降。此外,當你抱怨時,身體會釋放壓力激素-皮質醇,讓你轉變為戰鬥或逃跑的模式,大量運輸氧氣、血液與能量。釋放皮質醇過程,會損害你的免疫系統,增加罹患高膽固醇、糖尿病、心臟病、肥胖等疾病,甚至引起中風。
不只是你…
人類是群體動物,我們的大腦會在無意識的狀態下被周圍的人所影響,尤其是長時間相處的人。這個過程稱為「鏡像神經元」,是我們擁有同理能力的基礎。然而,若你常對身邊的親友抱怨,使他們的情緒受到影響。
解決方案
當你想抱怨時,有兩件事可以做:第一,建立感激的態度。當你準備開口抱怨時,不如將注意力轉移到你覺得應該感謝或感興趣的事物上,可以減少皮質醇的激發。根據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一項研究指出,在工作中保有感激之心者,能明顯改善情緒狀態,降低焦慮感。因此,當你遭遇負面或悲觀的想法時,不如轉換角度思考積極的事物,讓積極成為一種生活型態。
第二,針對所抱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1.有明確目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結果,當你釐清目的後,可能發現自己的抱怨對問題的解決並沒有幫助。
2.積極的開始。也許你覺得以讚揚的方式抱怨是違背常理的,但其實能幫助對方卸下防備心。例如:開始投訴店家的服務態度時,你可以說「我長期都來這裡消費,一直對你們的服務感到滿意…」
3.提出明確事實。切勿把過去每一件小事都一一提出抱怨,只要提出當前的狀況並具體描述。例如:以「這位員工剛剛說明這項服務時,語氣不太好,且沒有笑容,還讓後面的客人插隊,拖延到我的時間」取代「這位員工服務態度很差」。
4.積極的結束。如果最後你說「我再也不來消費了」,可能降低對方處理的動機。你可以重申目的,希望達到理想的結果,因此你可以換個說法:「我想如果這樣改善,未來我會繼續來這裡消費,並介紹更多親友來」
過度抱怨並非一件好事,下次當你想抱怨時,不妨透過上述方式,不僅有助解決問題,還能讓自己心情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