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嗎?
- 發布日期:
-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圖/pexels
傳統觀念認為只要努力工作,就會獲得成功,因而得到快樂。而有科學證實,快樂與樂觀會增加工作表現與成就。
我們常聽到「做自己有喜歡的事,錢就會跟著進帳」,但不論你是企業家、執行長,或是大學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你都有些貸款或租金需要支付,在這些經費支出之餘,你是如何解決「不快樂」呢?金錢真的是支持快樂的最佳利器嗎?以下有四個真相,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1.大腦會辨識成功的大好機會
腦中每天會被輸入超過11萬件事件,大腦不只看到靜態的影像,它會解釋及處理所有輸入的事件,大腦會決定要關注哪些重點,因此你的選擇很重要。好的大腦會專注於積極、宏大的機會,這表示大腦不僅在正向思考或經驗中才會感到快樂,在選擇關注正向積極的事件時,我們也會感受到快樂。
2.樂觀必須是理性的
無論你打了多少推銷電話、開了多少會議,只要你沒有好的產品,這些都是徒勞無功,而擁有快樂與樂觀的產品或服務,是最快通往成功的途徑。
相信你有聽過愛迪生發明燈泡與喬丹高中嘗試進入籃球校隊的故事,故事的關鍵是態度---不是失敗,而是一步步邁向成功之路。
科學研究發現,80%的美國男性認為自己在社交場合是受歡迎的,但事實是只有一半的男性受歡迎,這表示幸福的人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在真正需要信心的情境中,他們並沒有足夠的技巧能讓自己擁有信心,而這種意識是預測未來成功的重要關鍵。
你相信的是「固定心理狀態」還是「會成長的心理狀態呢?」固定心理狀態指的是你相信你的技能是從過去經驗中習得;會成長的心理狀態指的是,擁有目前的技能,但未來仍會隨經驗而改變。相信自己會擁有越來越多能力,自己會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你就會更快樂。
3.壓力往往是一種知覺
當你因為原有的壓力而感到更多壓力時,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而每個人每天至少會面臨8種壓力源。
面對壓力時,你會產生奮鬥或欲逃跑的狀態,包含:
血壓升高
釋放壓力激素
增加胰島素
抑制性荷爾蒙的分泌
免疫力下降
血小板凝血
減少消化循環
長期處於壓力狀態會導致:
冠狀動脈心臟病
焦慮、失眠或藥物濫用
糖尿病或肥胖的問題
加速老化
增加癌症機率
心臟發作,中風
消化系統紊亂
4.每個人都有快樂的基礎水平,且可以被提高
想像我們中樂透時會瞬間感到非常興奮與快樂,但研究證實,除非我們訓練自己改變想法,否則我們的快樂情緒很快就會回復到原本的水平。快樂的成分有40%來自攝取的食物、居住環境,10%來自安穩的生活,而剩餘的50%則決定於自己的想法,以下有些步驟可以讓你感到更快樂:
工作有目標
與周遭的人有所連結
放下過去
為人可靠
找到一些有趣的事物
多留心一些
心存感激
記住,工作可以是一件苦差事,卻也可以是一件滿心歡喜的事,全在於你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