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招陪伴孩子「疫」外成長!|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4招陪伴孩子「疫」外成長!

一場疫情打亂了習以為慣的日常,自5/19全臺各級學校停課後,孩子得居家進行線上課程。就算學期結束,家長們仍需面對可能沒有盡頭的暑假…

雖然今年暑假無法像以往一樣幫孩子安排各式各樣的戶外營隊活動,但是在家防疫一樣能充實又好玩喔!

工作熊將分享父母如何陪同孩子練習,協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充實暑假生活,陪伴孩子「疫」外成長! 

1.行事曆視覺化,引導孩子建立SOP

大安悅兒親子中醫診所兒童臨床心理師李介文表示,由於孩子缺乏規劃能力,注意力時間長短有限,導致他們總是無法專心完成一件事,再做下一件事。

因此,建議家長可將行事曆以視覺化方式呈現,引導孩子建立SOP,排出優先順序,並詳列出人事時地物,讓孩子充分理解要將一件事做好所需注意的細節有哪些。

2.以「少量多餐」方式完成暑假作業

當孩子寫作業不專心以致效率不佳時該怎麼辦呢?李介文心理師表示家長們可以先觀察孩子在無外在干擾的正常情況下,完成一份作業所需的時間。他也提醒家長們需衡量孩子各科能力和作業量多寡,來制定不同的完成時限。而面對無法按時限完成作業的孩子,家長也不必操之過急,先求有再求好,運用「少量多餐」的概念,將一份作業切割成不同區塊,讓孩子分數次完成,掌握當前必須完成的部分,再循序漸進調整,讓孩子逐漸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

3.落實5步驟,訓練孩子行為模式

家長可以依照下列5步驟,訓練孩子行為模式:

❶計畫:主動與孩子討論,共同列出應做事項。

❷時限:計算共有多少時間可以利用,再分配完成每件事所需的時間。

❸監督:過程中抽空監督,並觀察孩子是否需要協助。

❹審核:檢視孩子有沒有確實做好每件事。

❺獎勵:最後以玩遊戲或電玩作為獎勵。

在家長陪伴、監督之下,若孩子可以確實完成該任務,才開始試著讓其獨立執行。藉由反覆練習,讓他們學會如何做好一件事,以及逐步熟悉完成日常事務的流程,養成習慣。

4.家長需情緒穩定以身作則,才能正確培養孩子專注力

職業父母壓力大,除了面對上班壓力之外,還要處理孩子的疑難雜症,難免控制不住脾氣,但是切記孩子也有他們的壓力存在…

所以,當家長察覺自己快要生氣了,請先離開現場,等到情緒穩定,再試著與孩子溝通。

希望父母可以運用上述4招陪同孩子練習,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並實踐於日常生活中,趁著暑假,「疫」起陪伴孩子成長!

此外,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為了解民眾在全國進行三級警戒後,生活型態的改變及對其情緒的影響,於今年六月初進行了線上調查,結果發現台灣民眾居家防疫期間,每六人中有一人,每日坐著時間超過12小時以上,只有47.6%受訪者有維持運動習慣。

暑假開始,工作熊提醒每日長時間久坐,缺乏運動,不僅影響身體,還會感到憂鬱與焦慮。民眾居家防疫期間每天都要「樂動紓壓」才不會憂鬱喔!父母與孩子可以互相邀約一起跳「親子運動套餐」以及「樂動紓壓五招」,不僅能增進親子關係,還能擺脫負面情緒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