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者社交,內向者規劃細節-打造雙贏團隊|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外向者社交,內向者規劃細節-打造雙贏團隊

同一個團隊中,有些人屬於活潑外向,有些人個性較為害羞內向,該如何相互交流、合作呢?

多元溝通訓練者兼組織發展專家Jim Lew表示,外向者通常認為內向者是社會邊緣的、很勉強的、害羞的、神秘的、孤僻的非貢獻者;內向者則覺得外向者是咄咄逼人的、自私的、不知前因後果的、較粗魯的,及被社會需要的。

這樣的歧異可能使這兩種人在同一個組織中出現溝通問題,儘管兩者性格不同,仍可以建立支持性的工作關係!

如何與內向者工作?

一、事先提供議程

內向者善於組織與事前準備,只要在會議前或事件發生前先發通知,告訴他們流程表,就能緩解他們的焦慮不安。例如:下周會議前先發送議程表,讓他們可以先大概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他們會感到較舒適。

二、電子化會議

比起群體會議,內向者更喜歡一對一討論。線上會議可以避免不必要壓力,對內向者而言是有利的。

Jim Lew表示,像是近年新工作趨勢-群眾外包(將指定工作項目以網路方式,公開外包給一群人處理。)可以透過電子化讓內向者在適合他們社交能力的環境中分享自己的想法,組織也能獲得有意義的貢獻。

三、多一點耐心

別太指望內向的人會跳脫舒適圈來分享他們的想法,他們需要花時間表達自己的想法,並投入於團隊合作中。

Source Resume(一家美國人力銀行公司)的主編Tim Backes說道,當與內向者討論工作時,不會得到太多口頭回饋,這不意味他們沒有在聽或不知道說什麼,他們只是傾向花一些時間處理資訊,並以最適合的方式做出回應,例如寫一封E-MAIL。

有時,好的想法是在過一段時間後獨立思考出來的。Tim Backes說明,當給予內向者明確的期望與足夠的空間時,將能從他們身上受益。只要有明確的目標與期限,就不用多花時間在管理內向者員工上。

四、提供發言機會

組織心理學家兼人力資源專家Lisa Tesvich認為,內向者一旦準備好就緒,需要一個發言機會,他們不見得會主動要求,主管可能需要採取一些行動。例如:會議後私下與他們特別討論或聊聊,讓他們有機會分享他們的想法,而不是強迫他們對整個團隊發表意見。

如何與外向者工作?

一、讓他們說話

別黯淡外向者的光芒,提供符合他們個性的任務和角色,讓他們與人多交往,提供平台讓他們能分享自己的想法。著有「安靜的影響力」一書作者Kahnweiler指出,給外向者一些視訊或發表意見的時間,因為他們需要談論自己的想法並設法讓大家了解他們。

二、表現斷定與自信

外向者會比他人發言夠多時間,但要確保他們不會搶走所有鋒頭,在必要的時候,還是需要出面說句話。MLM-一家美國組織培訓與諮詢公司總裁Marc Miller表示,每個人都有機會分享想法是重要的,有時外向者不會意識到自己說話的內容與時間多於他人,建議其他人可以禮貌性打斷他們或引導他們的談話內容回歸正題。

三、問問題

與內向者的差異,外向者傾向於在思考前就先發表想法,以致於他們所說的想法並不一定完整。

Introvert Whisperer(針對內向者提供工作建議的部落格)創始人Dorothy Tannahill-Moran說明,外向者傾向透過與他人交流獲取能量,可以透過提問的方式讓外向者說出你想聽到的內容。

內向者將成為向外向者提問的最佳人選,因為內向者善於傾聽、吸收資訊、思考並提出簡單的問題引導對話,能造就團隊的雙贏。

如何管理不同個性成員的團隊?

每個人都有獨特性,即使屬於同一職業、階級的人也會有所差異。多樣化的團隊需要靈活、獨特的管理風格。

Backes建議,領導者需要了解每位員工的個性,並以適當的方式委派任務,讓他們展現優勢、減低弱勢。例如,盡量不要讓害羞的員工在公開會議中演講,也避免讓外向的員工領導需要注意許多細節的工作項目。當然,無論是員工或主管階級人員,都需要和個性相反的同事一起工作。只要大家能了解彼此的性格、相互包容,以適當的方式交流,就能找到良好的溝通方式!

內向者與外向者都其優、劣勢,雖然外向者較善於社交,容易被看見。但內向者具有沉著、富觀察力等特質,亦能為公司有所貢獻。重要的是,相互尊重,發揮個人所長,彌補同事的不足,成為無敵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