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掉「不必要」,減出簡單生活!|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丟掉「不必要」,減出簡單生活!

更多「物質生活」似乎與良好「生活品質」畫上等號,但不斷購物、不停擴展人際圈,真的使你感到快樂嗎?也許,你只是消耗更多的力氣在這些與生活目標無關緊要的事務上,讓自己生活看似忙碌,反而帶來更多的壓力。

近年吹起一股「簡單生活」風潮,幫助我們捨棄過多的物質欲望,提升生活品質。一時要停止購物或將衣櫃不必要的衣服丟掉,對多數人而言是困難的,但只要簡單的小改變,也能幫助我們邁向簡單的生活:

1.分析自己的時間

記錄自己每天做了哪些事,並檢視有哪些行為是沒必要或讓自己不快樂的,記錄一陣子後,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日常生活花費許多時間與金錢在非生產性的事務,而且過去從未意識到。

養成記錄的習慣。可以幫助自己不再掉入陷阱中。一段時間後,你就會發現自己每天做的事變少了,待辦事項也減少,有更多時間可以處理重要的任務。

2.丟掉不必要的物品

想想有哪些物品是過去半年至一年都沒有使用過的,即使你認為它有多珍貴,實際上只是占空間。

若你不如此控制自己的物品,你很容易住在回憶中,每次看到這些物品只會睹物思人,或是感到懷舊,不如轉賣或丟掉吧!

當你學會丟掉不必要的東西,你會比以往更加自由,並準備好追求未來的目標。

3.遠離消極

當你想改變自己時,消極更不能出現。試著記錄自己的想法,了解自己在哪些時候可能出現負面的情緒,釐清原因,讓自己能克服負面的心理狀態。未來,當有消極的想法從腦海跳出來時,你也能練習轉為正向思考方式。

【影片時光】換個角度想更快樂 

4.保持組織

把自己的辦公桌與家裡整理好,任何東西使用完畢就物歸原處。這是一個簡單的方式培養個人組織能力,能避免因為忘東忘西而花更多力氣回想,能為你節省更多時間與降低焦慮感。

5.別對每件事都說「好」

每個人時間有限,我們需要工作、處理必要事件,同時也需要時間休息、娛樂、與親友相聚。因此,我們需要衡量自己的時間與事件的優先順序,不要對每個提案都扛在自己肩上,不要每個禮拜都逼迫自己達成新任務,不要一次設置很多目標,避免一次完成很多工作。

 

學會以上幾個方式,讓自己學會處理真正重要的事物,你會更快樂,也會更有精神好好過生活。

了解自己的目標,刪去不必要的事物,工作與生活會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