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觀念教學」+「換位思考」+「視覺教育」 網路霸凌防治教學活動,讓學生提升預防網路霸凌"傷害"的認知
- 發布日期:
-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日前男大生因追求女友不成,在網路發布詆毀影片,引來不少同學在影片下方留下不雅語 言。此隱藏在網路的霸凌事件,造成的傷害,其實屢屢發生在你我身邊。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 2019 年即提出呼籲,網路霸凌防治需從政策、學校、家庭三管齊下, 哈佛精神醫學評論期刊也指出,推動校園心理健康促進方案,可有效改善及增進學童的心理與身體健康、學習狀況和社交成效。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預防網路霸凌傷 害的第一步,應從校園教育著手。事實上,網際網路的應用已超過 30 年,近年來,自殺憾事的增多,「網路霸凌」議題才逐漸被大眾所關注與重視。
為幫助青少年預防網路霸凌的傷害,董氏基金會特別設計網路霸凌防治宣導教材與教案, 除專業輔導老師使用版本,也提供一般老師可應用的教案內容,並與大台北地區新北高中、中正國中、大同高中、成功高中、明倫高中、林口高中、稻江護家等校合作,將課程結合「視覺 藝術」手作活動,讓青少年從體驗活動中,學習如何辨識及了解網路霸凌的因應,如何使用社群平台溝通的「停看聽」等內容,提升青少年心理韌性、學習換位思考及面對壓力與遭受網路霸凌的正確因應方式,葉雅馨說明藉由「預防網路霸凌傷害」教學教案的推廣,與更多學校攜手合作,從校園築起預防網路霸凌傷害的防護網。
今於新北高中示範「預防網路霸凌傷害」教案教學課程的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 年精神科醫師陳質采表示,「霸凌」對青少年衍生的身心影響包含憂鬱、喪失自信、輕生念頭、 憂鬱症、失眠、頭痛等。而對多數青少年而言,「網路」就是他的全世界,她建議預先教育青少年認識網路世界的特質,從而教導他們如何避免因為遭受網路上的批評、不當言語或霸凌帶來 的傷害;譬如(一)幫助青少年瞭解網路霸凌跟傳統霸凌的差異,不同社群平台可能帶來的影響, 如何在網路上維護自己的隱私權;(二)如何成為一個好的網路使用者,像是不去轉發不實消息、 不隨意批評;(三)如何客觀地看待網路留言與評論,像流量與同溫層的意義。透過網路霸凌防 治教學活動,讓青少年正確看待網路的人際世界,從中找到讓自己成長的動力,瞭解到身邊還 有真實世界的親友,網路並不是全世界。
參與網路霸凌防治教學活動的新北高中洪同學分享,本來以為網路霸凌只有私訊、騷擾的行為,經過這次的課程教學,才發現其實網路霸凌有更多不同的型態與手法,更清楚自身或周 遭的朋友遇到網路霸凌的情境該如何處理或給予協助。甘同學則表示曾看過網路霸凌事件的發 生,因為對於事件抱持不同的看法而產生衝突,進而衍伸攻擊和惡意批評的情況,透過今天的課程,瞭解如何站在他人角度思考,用肯定溝通的方式,明確的描述情境及自己有什麼感受, 例如:對方遲到了,不是光質問:你遲到了!改為說,約好的時間你沒有出現,我覺得很生氣也很擔心。清楚坦誠的表達個人對事件的感受讓對方明瞭,減少無效的溝通。 「預防網路霸凌傷害」教案課程,即日起於校園推展,欲瞭解更多課程內容請至華文心理健康網查詢(www.etmh.org)。
預防網路霸凌--新北高中學生專注的創作一體多面小提袋,從繪畫中體驗不同角度看待事物。
預防網路霸凌--新北高中學生專注的創作一體多面小提袋,從繪畫中體驗不同角度看待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