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際關係不滿意的青少年較為憂鬱和孤單
- 發布日期:
-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董氏基金會提醒:親密家庭關係能幫助孩子減少壓力
憂鬱症篩檢日與孩子做情緒檢測-「逃出藍色房間」!
根據董氏基金會最新發布的調查指出,青少年對人際關係「不滿意」者,經常感到壓力,且「有明顯憂鬱情緒,需主動尋求協助」的比例高於對人際關係感到滿意者。另外,與父母親關係為「親密」的青少年,感到快樂的比例高出關係「不親密」者近2倍。10月8日(每年的十月份第二個星期六)為台灣憂鬱症篩檢日,董氏基金會推出系列社群活動及全新改版的「華文心理健康網」,提供篩檢工具、心理健康促進教材及線上諮詢等服務,提醒師長、青少年做憂鬱情緒篩檢,檢視自己的情緒狀態、壓力與促進心理健康。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於2021年9月~11月以全台國高中職生為對象進行的「人際關係、壓力及憂鬱情緒現況」的調查,有效問卷2,607份,結果發現,有15.4%的青少年常感受到壓力,影響自身的生活;有41.2%的青少年每天感到壓力大的時間超過1小時;8.1%常覺得自己很孤單。進一步分析發現,受訪者對於人際關係感到「不滿意」者,近半年常感受到壓力而影響自身生活者,佔36.2%、「覺得自己很孤單」者佔37.3%,以及最近一週情緒感到「有明顯憂鬱情緒,須主動尋求專業協助」者佔30.2%,均明顯高於對人際關係感到非常滿意者。
從研究中也發現,青少年與父母親或主要照顧者關係越親密,快樂程度越高(58.4%),壓力越低(13.4%)與孤單程度越低(5.9%)。葉雅馨提醒,父母應好好檢視與孩子的關係,成為青少年信賴的對象,鼓勵青少年善用專業資源與開口求助,例如透過基金會的「心情頻道聊天室」線上諮詢平台,就是個提供孩子表達想法,勇於發言的好資源。
為呼籲民眾定期檢視情緒,保持心理健康,董氏基金會也推出憂鬱症篩檢日系列活動,包含:(一)華文心理健康網全新改版,更簡潔清楚的網站畫面與搜尋介面,便於各種行動裝置閱讀,內容含括心理健康專欄、國內外憂鬱新知、網路霸凌防治專區、各式宣導影音短片與教材、求助資源與好站介紹、線上聊天室…等豐富資訊,也可輕鬆連接各大社群(FB、IG、YOUTUBE與TIKTOK),提供更友善且多元的線上捐款做公益機制及多元宣導商品的採購,全新改版網站將於今年憂鬱症篩檢日(10/8)正式上線;(二)FB及IG社群推廣-「逃出藍色房間」線上抽獎活動。(三)憂鬱檢測APP檢測抽獎。(四)追蹤社群抽好禮。
活動詳情請見華文心理健康網www.etmh.org
同時為響應10月10日世界心理健康日今年主題-「讓全民心理健康福祉成為全球優先」,董氏基金會未來也將和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台灣心理健康聯盟…等62個單位共同呼籲與推動「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期待政府主管單位(心理健康司)不僅重視國人心理健康,更要提升心理健康促進的預算,重視心理健康促進工作,從一般民眾的生活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