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不一定總又累又喘 改變模式,越跑越舒服和快樂!|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跑步不一定總又累又喘 改變模式,越跑越舒服和快樂!

身動心不「凍」!現代人壓力大,腦袋動得多四肢動得少,易出現身心症狀。為提醒兒童青少年及民眾要養成運動紓壓習慣,活躍身體及心情,董氏基金會今(19)舉辦「吸 吐吐-樂跑So Easy」記者會,教兒童青少年如何破除不運動的心理障礙。

「對症下藥」,破除不運動的三大藉口。董氏基金會常務董事賴東明表示,樂動校園推動計畫邁入第七年,超過118所學校響應、參與超過39萬人次,許多同學也提升運動量,例如這次參與的學生人數共13942人,共跑2833168圈,換算平均每人一學期跑了203(超過40公里)。不過從董氏基金會的調查發現,「覺得很累」、「沒時間」、「沒有伴」是多數人不運動的三大藉口,他建議同學可以把跑步當成在旅行,當身體動、眼睛看的同時,心境也轉換了。他也提醒同學寒假到了,現在不用寫寒假作業,更要運動,才能維持身體的動能及好心情。

心煩、更要跑步!運動心理學專家洪聰敏教授說明,跑步運動是一種行為模式的改變,身體由靜態轉而動態,有人可以很快適應、有人卻無法很快適應。他建議針對運動者不同的需求,透過心理建設可以破除對跑步運動產生的不適感。例如透過找同伴、聽音樂、調配跑步的速度、有節奏的呼吸、以及不一直去想自己在跑步,看看四周、想其它的事,就能減少跑步運動時不舒服的感覺。他也提醒,煩悶時去跑步,因為注意力的轉移,情緒可以更快平靜。

陽光型男張睿家-跑「不」喘,快樂秘訣大公開!甫才演完殺青戲的張睿家也特別出席記者會,這是他首次前進小學和小朋友運動。他和小朋友分享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跑步經驗,是在花蓮拍戲時,清晨沿著海岸線跑步,享受海風吹向自己、陽光照耀以及海浪拍打的聲音,他覺得非常愉快,即便現在工作忙碌、壓力大,只要想起那段記憶,心情就會很好。從小喜歡運動的他曾代表國家參加拔河比賽,當時也有撞牆期,他會做別的運動分散注意力,或是安排個小旅行,讓自己轉換心情重新出發。他表示運動或旅行是自己紓壓秘訣,也鼓勵同學們和他一樣建立屬於自己的紓壓習慣。

感同身受用行動支持校園跑步運動紓壓教育。本階段支持樂動校園推動計畫的企業代表之一台北北區扶輪社社長林振邦表示,每個人都會有不開心、情緒低落、面臨壓力的時候,運動是最天然的快樂維他命,他號召更多企業一起響應,支持董氏基金會推動樂動校園計畫!

 

「樂動校園推動計畫6」合作企業包括八方雲集國際公司、台北華國大飯店、台灣電力公司、東騰創新投資、台北北區.新生.北安.長安.瑞安 扶輪社、向日傳播、得商有限公司。學校包括台北市光復國小、龍安國小、民權國小、成德國中、新北市新店國小、蘆洲國中、板橋高中、桃園市宋屋國小、雲林縣安慶國小、高雄市瑞豐國小聯合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