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會】「天使親吻過的聲音」心理健康宣導短片發表記者會
- 發布日期:
-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右四)、「天使親吻過的聲音」宣導影片主演姚亦晴(左五)、主唱王艷薇(右三)、導演廖堃言(左四)、台灣全人照顧協會理事長嚴長庚(右二)、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醫師陳質采(左三)、臺北市中崙高中校長孫明峯(左二)提醒大家在自媒體的時代,面對他人評價,如何提升自我認同,學習覺察情緒,進而降低憂鬱的發生。
面對看不見的攻擊
教青少年培養心理軔性、有助其面對憂鬱及自我復原!
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網路是青少年的主要休閒及人際互動平台,根據國外調查指出,青少年網路使用平均時間超過7小時,且網路使用時間與青少年有心理困擾問題達顯著相關。另據美國 一項研究指出,在臉書遭受的「負面人際經驗」,會增加年輕人「憂鬱」風險。為此,董氏基金會 推出創新形式的心理健康宣導影片-「天使親吻過的聲音」,以MV呈現,該曲原唱歌手王豔薇及新生代演員姚亦晴共同演出,期吸引更多青少年目光,關注自身心理健康。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董氏基金會 2018 年調查結果顯示,青少年憂鬱的比例為每七人中有一人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國高中生能區辨憂鬱情緒與憂鬱症的比例上升,顯示學校及相關心理健康團體長期推動心理健康教育,有其成效。董氏基金會每年持續創新心理健康教材及推展,至今已超過280款,所有民眾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資源去認識憂鬱症及相關求助資源。今年以 MV手法拍攝影片,讓教師可在一堂課內播放完影片,還有充足時間帶領後續教學活動及延伸討論。
建立四種能力提升心理韌性。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醫師陳質采說明,憂鬱和憂鬱症不同,辨識上要注意是否符合 DSM-V 的九大症狀及持續時間是否超過二週以上,且身心反應、社交互動上明顯與過去不同。且憂鬱症是涉及生物、心理及社會層面的相互影響和作用,除了治療部份,前端的預防措施更重要,也就是建立心理韌性及復原力(Resilience),營造一個面對憂鬱的保 護氛圍。就是使用心理和行為歷程來保護自己免受壓力源的潛在負面影響時,促進個人資源,就會出現韌性和復原力。陳質采也建議教師及父母可以幫助青少年建立四種能力來增進自我價值,培養心理韌性,包括1.正向看待自己的能力,讓自己可以主動營造支持自己的環境2.制定實際並能執行的能力。3.加強溝通和問題解決技巧的能力。4.管理強烈感受和衝動的能力。
姚亦晴與王艶薇教同學聽見天使的聲音。去年第一次演戲就入圍金鐘獎的姚亦晴與新生代創作女聲王艶薇一同受邀演出心理健康宣導影片。姚亦晴分享,自己在高中的時候,曾遭遇過與所飾演的女主角類似狀況受到同學間的排擠,慶幸的是,跑班上課時會遇到其他班的同學,願意主動伸出友誼之手,成爲她的天使。王艶薇說,在發第一張專輯前其實很迷惘,自己是很容易玻璃心碎的人, 容易產生負向的想法,後來透過不斷地創作,逐漸了解自己,做自己最喜歡的樣子,就也不在乎他 人的評語了,希望透過這支 MV 讓大家瞭解父母及身邊的人都能成為自己心靈解脫的支柱。
活動現場除了與會來賓分享自身經驗外,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醫師陳質采也現場 示範如何應用心理健康影片進行教案教學,她先教導中崙高中同學如何分辨憂鬱情緒與憂鬱症,賓果遊戲的設計讓同學印象深刻,同時帶同學討論如何提升自我認同,避免因他人負面評論而影響自身情緒,引起同學熱烈迴響。
「天使親吻過的聲音」影片-三分鐘版及預告版將於今(27)日,同步上線於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Youtube。更多詳情可上華文心理健康網 www.etmh.org
【天使親吻過的聲音】30秒預告
【天使親吻過的聲音】3分鐘精華版
現場花絮
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陳質采醫師現場示範如何應用心理健康影片進行教案教學,並建議師長可幫助青少年培養心理韌性。
與會來賓與中崙高中同學們提醒大家留意身旁天使的聲音,或作為身旁的人的天使,別讓負面情緒蒙蔽了雙眼。
「天使親吻過的聲音」宣導影片主演姚亦晴(左二)、主唱王艷薇(右一)、導演廖堃言(右二)、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左一)提醒大家肯定自我價值,分辨網路世界中的真實與謊言。若發現有憂鬱傾向時,需主動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