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口說愛,用心傾聽|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開口說愛,用心傾聽

開口說愛,用心傾聽
遠傳電信與董氏基金會攜手關懷兒童青少年

 


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兒童暨青少年(16歲以下),很少向親密(重要)的人說「我愛你」,甚至有兩成的人從來沒有說過。

今年董氏基金會與遠傳電信進行「兒童暨青少年情感口語表達及通訊媒介之相關性」調查,有效問卷為2,185份。結果發現不到四成的兒童青少年向家人或朋友表達感激、喜歡或感動等情感連一個月內一次都沒有,近六成受訪者最近一次向親密(重要)的人說「我愛你」的時間超過一個月以上(包括有兩成是從來沒有說過)。為鼓勵兒童青少年勇於開口表達情感,學習傾聽,董氏基金會與遠傳電信共同合作,推動系列情緒教育講座。

遠傳電信總經理李彬表示,有鑑於多數國人情感較為含蓄壓抑難以對身邊的家人、親友說愛,特別推展「開口說愛 讓愛遠傳」品牌活動,因為鼓勵人們表達正面情感,勇敢的大聲說愛,透過電視廣告、多媒體互動網頁、網路等管道,已感覺到散播愛的正面影響力,在社會上引起熱烈迴響。運用這樣的溫暖力量再攜手董氏基金會,推廣「開口說愛 用心傾聽」為觀念,就是希望能夠將情緒教育向下紮根,讓台灣的下一代,開始從自身的情緒管理做起,不僅學習開口說愛,更能善用同理心,懂得用心傾聽,造就良善的溝通循環。

勇於「開口」表達情緒,是彼此親近的第一步。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說明,從調查結果發現,兒童青少年無論是與家人或朋友進行溝通,除了「面對面」方式最多外;與家人溝通方式主要是用「手機」、「市內電話」;與朋友溝通方式主要是用「社群網路服務」、「手機」。當詢問身旁最重要的人、事、物前三名依序為,「母親」、「同學、朋友」、「父親」。受訪者和特定重要的人說「我愛你」,觀念上有近四成覺得「應該的」,「覺得很重要,但就是說不出來」、「心理明白就好,不需要說出來」,甚至「太肉麻、太直接」均屬同意其實占了九成五,只是表達的方式令他們裹足,其實試一次或許沒那麼難,試過也許就能習慣了。進一步分析,認為「應該的」受訪者,實際上在一個月內對特定重要的人說出「我愛你」的比例只有61.8%。從基金會多年服務兒童青少年的經驗中發現,他們在心情低落或處於高壓力的狀態下,大多都不敢開口向他人求助,認為沒有用,或擔心造成別人的困擾,但唯有平日「開口」表達,特別是向親近的人說、練習及習慣,當遇到問題時才會向他人求助。

善用工具進行溝通及表達情感。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董旭英表示,16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多半還是與家人同住,戶外生活圈也是於校園內,溝通方式上以面對面為主,其實可以教孩子運用工具,例如當處在雙方因意見不和而爭執時,或認為說出「我愛你」太過於肉麻,不好意思的狀況下,可以使用手機、社群網路、紙條,來傳達情感。尤其對孩子來說,他們比成人更需要直接用言語來證明他人對自己的關懷及愛,藉此轉換成支持自己的能量。

在這學期中董氏基金會將於北部、南部共20所學校,舉辦情緒教育講座,邀請專業醫師或心理師深入校園教導兒童青少年學習情緒的表達及傾聽的技巧,如民眾想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可上華文心理健康網(http://www.etm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