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會】最新調查:有規律運動習慣的青少年較快樂,感到壓力的時間較少|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記者會】最新調查:有規律運動習慣的青少年較快樂,感到壓力的時間較少

教育部體育署副署長王水文()、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左五)、攀岩國手李虹瑩(中間左)、游泳國手王冠閎(中間右)、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左六)及與會貴賓們,提醒同學們放暑假期間,別忘了維持運動的好習慣,達到每周課外150分鐘的目標。

 

最新調查:有規律運動習慣的青少年較快樂,感到壓力的時間較少

體育署和董氏基金會提醒:快樂運動,「5」所不在

  有六成的青少年過去一個月除了體育課外,每周運動天數超過三天以上;45%則沒有規律運動習慣,而近四成的受訪者,認為運動時間「不足」,這是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發現。為了鼓勵學生建立規律運動紓壓習慣,提升運動量,教育部體育署及董氏基金會推廣「樂動150,提升運動力」宣導計畫,全台超過322間學校參與響應,並於15所學校深入推廣。

  教育部體育署副署長王水文表示,與董氏基金會合作校園運動紓壓創新方案已持續五年,透過提供宣導工具、影音、網站及教案等資源,學校能更全面向同學宣導運動的好處,讓學生建立規律運動習慣的動機。像「快樂助跑員」透過同儕影響力邀請同學運動,「運動週會」則是全校同學同時間一起運動,如跳「樂動紓壓五招」、跳繩或是跑步運動等,四到六月間共辦理45場次。今年還特別設計了奧運大賞專區,介紹多元的運動項目及選手的故事,包括羽球,攀岩、游泳、拳擊、射擊及飛靶共六種,吸引同學認識各種類型的運動,或許可找到自己喜好的運動。

  王副署長也邀請同學持續關注奧運模擬賽,一起為喜歡的運動選手加油打氣。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說,運動有眾多好處,更重要的是能促進心理健康及預防憂鬱,因此董氏基金會積極推動校園運動紓壓教育,至今已11年。也因為許多合作推動的單位,像台塑企業、合隆毛廠、維他露基金會等,長期支持校園運動紓壓計畫,兒童青少年有機會實際體驗「用跑步做公益」,養成運動紓壓習慣。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今年五六月針對六都國、高中職生進行運動與情緒相關性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2,222份。結果發現:27.7%受訪者近半年常感到有壓力,平均每天感到壓力大的時間超過一小時以上者佔50.4%,僅四成二受訪者近兩週感到快樂;進一 步分析發現,男生較女生感到快樂,女生常感到壓力的比例較男生高。五成五青少年有固定運動習慣;感到快樂及每天感到壓力大的時間不到一小時的比例,有固定運動習慣者明顯高於沒有運動習慣者,自評運動時間愈充足者,近半年來感到壓力的比例愈低。

  葉雅馨建議,養成運動紓壓習慣最簡易的做法就是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習慣,生活中每天必做的五件事就可同時結合運動,例如洗臉時拿起毛巾伸展、一邊刷牙也邊單腳站立、換衣服手向上舉時可邊跳開合跳、洗手時扶住洗手台進行深蹲,及洗澡時作站姿前彎,讓運動變成一件簡單的事、不受任何侷限,「5所」不在!

  本次調查也發現,超過七成青少年認為運動可改善健康、外表體態,增加抵抗力,覺得可調適情緒,紓解壓力佔69.3 %,但只有不到五成受訪者認為可增加自信。影響其不運動的原因以「懶得運動」佔最多,其次為「沒有時間」、「天氣不佳」、「課業太累」、「沒有人陪」。

  應邀出席記者會的國內首位攀岩國手李虹瑩表示,小時候是因個子嬌小而開始運動,並藉由不斷地練習讓自己更有力氣做事情。隨著能力愈好,掌控的技巧也愈好,了解優勢所在,也更有信心,她非常認同運動完心情變好,增強免疫力;一起出席記者會,從國小三年級就接觸游泳的游泳國手王冠閎則說,白天上學覺得疲倦時,運動後就會感到很放鬆,睡眠品質變好,專注力提升。遇到低潮時也會透過不同的運動轉移注意力,改變情緒。他說念小學時也常在下課時間玩鬼抓人遊戲,邊跑步又有樂趣,同時增進與他人的社交。

  李虹瑩也建議,居家運動方式很多元,她常在家做瑜珈、核心運動,且可以參考Youtube上運動的影片,像高間歇運動,不到半小時也達到運動的強度。每天都設定訓練目標的王冠閎則鼓勵同學在運動時設定目標,帶來成就感外,也因有明確的目標,更會努力達成,幫助自己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

 

樂動150提升運動力:活動網站請點此
樂動校園:活動網站請點此

 

 

活動花絮

教育部體育署副署長王水文()、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左六)、攀岩國手李虹瑩(中間左)、游泳國手王冠閎(中間右)、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右六)及與會貴賓們,呼籲同學們追尋自己的樂動五環,將運動融入生活中,讓運動變成簡單的事情,5所不在!

教育部體育署副署長王水文(左二)、攀岩國手李虹瑩(左一)、游泳國手王冠閎(右三)與健康國小學童們,體驗運動帶來的樂趣及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