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他/她不開心, 少用「不耐煩式」、「諷刺式」、「評比式」的語氣說話
- 發布日期:
-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根據董氏基金會與遠傳電信發表國內首度針對兒童青少年與成年人語氣表達與情緒相關性調查發現,有七成以上的民眾會因他人的語氣表達方式影響情緒;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影響,兒童青少年比18歲以上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影響。這份調查於今年一至二月進行,共回收有效問卷6,934份。
遠傳電信與董氏基金會呼籲兒童青少年「好好說話,聽見快樂」。遠傳電信總經理李彬表示,2014年開始與董氏基金會推廣「開口說愛,用心傾聽」情緒教育講座,觸及全國近5000名學童;今年持續合作,在校園中推廣「好好說話 聽見快樂」情緒教育講座,希望同學們將「話要好好說」的藝術帶入家庭,造就良善的溝通循環。此外,遠傳電信也將號召公司員工擔任志工,參與董氏基金會在偏鄉學校舉辦的情緒教育營隊,貢獻一己之力,讓溝通的藝術,遠遠流傳。
溝通像鏡子,他人反應取決於自己態度。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說明,從調查發現,近三成四兒童青少年「每天或每2-3天」因他人負向語氣表達而感到不舒服/不開心,比18歲以上成年人易受到影響,他們覺得同學、朋友的語氣表達讓他們最不開心,可能因為他們與同儕接觸時間較長,受影響程度也因此提高,葉雅馨建議兒童青少年當遇到同學有情緒問題時,可先傾聽,若無法解決,不要把問題留在同學朋友之間,可尋求學校輔導老師協助。進一步分析發現,男性比女性更易受到他人語氣而有負面的影響,特別是對男性用「不耐煩式」、「威脅式」,女性用「斥責式」的語氣。
受訪者覺得最舒服/開心的語氣表達方式前三名依序為,「稱讚式」、「同理式」、「關懷式」。讓受訪者有不舒服/不開心的感覺時,超過六成當時用「面對面」溝通。在雙方情緒緊張時,語氣較重,對方容易感到受傷,葉雅馨建議善用溝通的工具,例如APP Line中可愛有趣的貼圖取代負向的語句,緩和面對面溝通所發生的衝突。詢問民眾不能好好說話的原因,依序為「正忙於其他事情,無法專心」、「爭論」、「心情本來就不好」、「對方沒有認真聽你說話」,讓雙方有良好的溝通。
深呼吸,忽略孩子負向的語氣。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兼教授董旭英建議,父母與孩子有衝突時,聽到負向的語氣,先不隨之情緒波動,可深呼吸紓緩,聽完對方意見,最後點出不同的觀點,雙方一起建立共識,營造正向溝通的氛圍。此外從調查中發現,兒童青少年聽到「稱讚式」、「激勵式」、「支持式」的語氣最開心,而成年人則聽到「稱讚式」、「同理式」、「關懷式」的語氣最開心,語氣的表達可依對象的不同來調整。他也提醒,無論是兒童青少年或成年人,可練習在負向的語句前加上一句正向語句,例如我覺得你講得很完整,但我還是有點無法理解…,減緩負向語氣帶來的不舒服/不開心的感覺。
這學期董氏基金會將於25所學校,舉辦情緒教育講座,邀請專業醫師或心理師深入校園教導兒童青少年學習正確的口語表達及傾聽的技巧,如民眾想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可上華文心理健康網(http://www.etm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