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禮及宴客,讓歡度聖誕節變成壓力?!|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挑禮及宴客,讓歡度聖誕節變成壓力?!

街頭上林立的聖誕佈置,聖誕氛圍越來越濃厚,應該是充滿祝福與期待的節慶,有些人卻不快樂,甚至覺得壓力大。根據一項英國最大網路送禮公司2012年的調查資料,除了離婚、搬家和換工作外,聖誕節也被列入為生活壓力事件!

該調查受試者包括了三千多名英國民眾,結果發現,聖誕節被列入生活壓力事件第六名!86%民眾認為買禮物是件困難的事,65%民眾表示在聖誕節購物讓人有壓力。超過30%的人表示,光是想到要在聖誕節時到忙碌的街上就覺得有壓力。61%的人表示在逛街時缺乏靈感和擔心禮物不受喜愛。60%的人曾有買禮物送給某人,結果看到對方失望表情的不好經驗。根據另項2013年由英國旅遊公司發表的調查資料,聖誕節使女性更感到有壓力,她們得花上11天準備聖誕節,超過六成的女性表示,聖誕節是一年中最緊張的日子,招待公婆到家中作客,為最大的壓力源。超過一半的女性擔心自己無法做好女主人的角色,超過三分之一的人表示,在這段期間,他們會失眠及做有關聖誕節的惡夢,平均睡眠時間只有五小時。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精神科詹佳真主治醫師指出,年末有許多節慶,安排各種社交活動顯得特別重要,例如:替親友準備禮物或大餐、出國渡假等,需要花費許多金錢與精神,使人感到壓力。此時,若處於失業、大考沒考好、適婚年齡沒有對象等生活挫折的情境時,更容易因聚會而有壓力。而獨居或因工作無法回家團聚的遊子,則易孤獨與寂寞。

詹佳真表示,面對節慶的壓力,最常見的症狀是預期性的焦慮。許多人在節慶未到時,就開始反覆擔心可能發生的問題,出現失眠、心悸、呼吸急促、注意力不集中、全身痠痛等症狀,因過度擔憂反而無法好好準備節慶的聚會,進而引發憂鬱情緒。面對節慶帶來的壓力,她建議民眾可以事先演練在聚會時,如何禮貌拒絕他人不當的要求或探問隱私。時常保持感恩的心,將注意力從生活中的缺陷或遺憾轉移到美好的事物,並透過關懷周遭需幫助的人,讓自己因助人而感到快樂。她提醒,如果憂鬱症狀影響到日常生活或工作表現,就需要尋求專業協助。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認為,對於不擅長挑選禮物與招待親友的人而言,聖誕節或傳統過年習俗容易成為一種心理負擔。若因節日必須送禮或宴客,不妨將準備時間拉長,提早安排。當時間充裕,做任何與聖誕節有關的事,較能有享受的感覺。而且注意不要只安排一個時段買禮物,免得因行程臨時變動,無法完成原定計畫而感到焦慮;燒菜宴客可以準備拿手菜,或簡單的現成菜。可以選擇書寫或想些感謝的話,作為聖誕禮物,或安排在聖誕節當天,打幾通電話給許久未見的長輩、老友,度過別緻的聖誕節。若因挑禮或準備節慶感到煩躁或壓力,不妨考慮讓自己在今年聖誕節放個假,享受什麼都不做的感覺。

葉雅馨提到,我們常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當看到大家因節慶相聚,自己卻離家在外或親人不在身邊,總會有孤寂感。建議可以提前安排聖誕節當天的活動,例如:與一個好友或好友的家庭相約、陪伴一個長輩,共慶佳節,將感謝與陪伴,做為特別的聖誕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