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數位浪潮來襲,青少年心理健康挑戰多|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AI數位浪潮來襲,青少年心理健康挑戰多

本次論壇,有台灣心理健康聯盟、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等心理健康合作夥伴代表共同出席祝賀董氏基金會40周年論壇,恰恰說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賴各個團體共同合作推廣,公私協力才能有良好成效。



2024
519日,董氏基金會迎來40周年慶,並在17日舉辦40周年論壇,會中回顧過去40年,董氏基金會始終秉持「增進國民身心健康,預防保健重於治療」的宗旨,在心理衛生方面則以憂鬱症防治及心理健康促進為主,因為就如同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沒有心理健康就沒有真正的健康」,如何不斷提醒國人時時檢視情緒、紓解壓力與對心理健康的重視,增強自己的心理韌性,並要懂得適時求助,一直是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的主要訴求。

本次論壇以數位時代的心理挑戰開始 青少年憂鬱防治的趨勢與機會為題,由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研究所所長也是董氏基金會董事邱弘毅主持,論壇中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陳亮妤司長談到面對15-24歲年輕族群的自殺率上升,衛福部推出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補助15~30歲年輕族群每人3次心理諮商補助,累計使用人數已突破6萬人,滿意度達96%,同時也與澳洲合作,將推出心理急救包,以及預計在114年能完成全國71間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的建置,增加心理健康資源可近性,希望能持續鼓勵年輕族群勇於求助。亞洲大學心理系柯慧貞講座教授兼副校長則說明網路成癮和自傷是當今年輕族群常見的問題,網路成癮會導致憂鬱自傷,但憂鬱也可能導致網路成癮、自傷,彼此相互影響,在防治上需跨部會且與民間共同合作,才能讓三級預防策略有效實施。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董旭英所長以自已與女兒、學生的對話經驗說明,在數位時代中,年輕族群在人際溝通上,往往是以自我為中心,低挫折容忍與缺乏內在自我肯定的能力等特質,面對這樣的狀況,家長耐心的陪伴與引導,便是幫助孩子最佳的方式。


面對AI時代來臨,林口長庚醫院精神醫學部副教授級張家銘主治醫師介紹及分析包括WoebotDeprexisReplikaRejoyn等情緒數位工具,並說明透過有效的數位工具,有助改變認知行為、降低憂鬱狀況,相信應用AI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上,未來還有很大的空間。宇寧身心診所吳佑佑院長則以:「螢幕時間」、“青少年”和“精神健康”關鍵字進行文獻回顧,透過多篇文獻數據提醒青少年使用屏幕時間過長似乎與心理健康問題有關。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表示,基金會推動心理健康促進40年以來,要特別感謝朱英龍教授,對憂鬱症防治工作的大力支持。前幾天 (514日)OpenAI 推出新AIGPT4o」,若能妥善運用,相信能有很好的傾聽、同理陪伴、輔助認知行為治療或幫助使用者修正非理性的思考。不過需更多心理相關的人投入AI應用領域,做預測及預防AI可能帶來的負面衝擊。她最後提出董氏基金會心理衞生中心青少年憂鬱症防治的持續性策略,包含:一、用青少年的語言和其熟悉的管道,持續提供多元化的宣導教材;二、說服青少年養成情緒檢視習慣,及自我照顧的任務。三、應用青少年熟悉的社群平台、網站等進行推廣教育;四、創建多元與便利的支持環境,使青少年保持社會連結;五、研擬AI可協助心理健康促進的方式;六、邀請青少年的偶像團體、歌手、藝人、網紅、KOL、運動選手等,現身說法、做議題式的呼籲,持續推廣樂動校園活動及憂鬱症的去汙名化。

 

 

現 場 花 絮

 

董氏基金會張博雅董事長(左)頒贈感謝獎座給貢獻及長期支持心理衛生中心進行憂鬱症防治工作的朱英龍教授(右)。
董氏基金會張博雅董事長(左)頒贈感謝獎座給貢獻及長期支持心理衛生中心進行憂鬱症防治工作的朱英龍教授(右)。



董氏基金會40周年論壇,董氏基金會張博雅董事長(右四)與心理衛生議題主持人邱弘毅所長(左四)及與談人心理健康司陳亮妤司長(右三)、柯慧貞講座教授(左三)、吳佑佑院長(右二)、葉雅馨主任(左二)、張家銘醫師(右一)、董旭英所長(左一)共同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