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調查:78%的員工認為職場壓力會影響自己的心理健康 董氏基金會提醒 新冠疫情下的職場紓壓,練習「斷捨離」 詳細資料 |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國外調查:78%的員工認為職場壓力會影響自己的心理健康 董氏基金會提醒 新冠疫情下的職場紓壓,練習「斷捨離」 詳細資料

近期台灣感染COVID-19確診人數大幅日增,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多所學校停課改為居家線上課程,許多企業也重啟分流上班或居家上班,許多民眾的心情又再度隨著疫情變化大幅起伏,根據董氏基金會去年在疫情三級警戒期間進行的調查結果,民眾面對後續的疫情變化與局勢,有41%的受訪者感到「悲觀」;情緒狀態以「擔心」佔最多。

疫情不光是影響了民眾的日常生活,對上班族而言,這也成為影響其工作狀態的壓力之一;根據美國心理健康協會(MHA)2021年以17家企業、11,300名員工為對象進行調查的報告:78%的員工認為職場壓力會影響自己的心理健康;因為擔心被感染、影響了其情緒,也增加罹患憂鬱和焦慮的風險。調查也指出,每10個員工就有7個難以在工作集中精神,且只有不到一半的員工知道可以尋求哪些心理健康資源的服務。

根據董氏基金會歷年以企業紓壓日課程參與者回饋資料:上班族最常以「看電視/電影」、「聽音樂/唱歌」及「運動」紓壓。然而這兩年來因應防疫規定,這些多屬於「群聚」的活動也必須減少或避免進行。加上長時間久坐、運動量減少,上班族如果沒有建立紓壓習慣與適時紓壓,壓力會持續累積,也更容易產生身心症狀。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表示,根據澳洲昆士蘭大學2021年發布的調查數據,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全球憂鬱症及焦慮症患者的比例大幅增加。葉雅馨提醒,在這樣充滿壓力、焦慮的防疫生活中,上班族及企業雇主須更重視職場心理健康促進;員工們的壓力得以釋放,才能提升工作動力及效率。葉雅馨建議上班族可以先從本身著手改善負面情緒與促進心理健康,使用董氏基金會「憂鬱檢測APP」,了解並記錄每天的情緒,從中觀察自己整體情緒狀態,若發現情緒持續低落就能及時求助。主動與長輩、親友透過電話、視訊同理對方的心情、話家常其實就是陪伴,也是一種紓壓;或是趁此培養多元興趣,像是:烘焙、繪畫、簡易手工藝……等;別忘運動、伸展肢體;或靜下心來,好好整理居住環境或辦公桌,透過「斷捨離」的過程與自己對話,從中釋放壓力!

此外,董氏基金會推出的「企業紓壓日」主題紓壓體驗課程,提供轉念紓壓、運動紓壓及近年來相當受歡迎的手作紓壓,因應疫情,企業除了注意居家上班同仁的工作載量、家中有無孩子照顧、情緒狀態……等,亦可選擇辦理線上課程,這是在疫情期間持續幫助員工維持心理健康的最佳方案。

 

註:2022年「企業紓壓課程」主題包含旅遊紓壓、夜夜好眠、斷捨離整聊的魔法、聽出心旋律、禪繞畫、療癒乾燥花、流動畫、辦公室健身操、拳擊有氧、彈力伸展操、護眼減壓、醒腦健髮及腰背放鬆術等。想知道更多課程的內容請見華文心理健康網專區https://reurl.cc/WEKVQ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