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會】調查指出:50歲以上民眾,越常運動、越常與朋友聯繫者,越快樂!
- 發布日期:
-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賴進祥(中)、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中間左)、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 (中間右)、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醫學部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 (左四)、國際獅子會300G2區2016-2017會長聯誼會白貿錡主席(左三),以及新書「樂齡圓夢實踐家」中分享者,共同提醒民眾預先做好規劃及享受樂齡生活。
調查指出:50歲以上民眾,越常運動、越常與朋友聯繫者,越快樂!
董氏基金會提醒 想要樂齡生活先做好預備!
根據董氏基金會今年針對50歲以上民眾進行的調查結果,近八成受訪者有意識自己已屆退休(老年)年齡,但近四成的民眾尚未開始規劃退休生活,為提醒中、老年人先做好並實踐退休生活的規劃,屆時能無憂老化,董氏基金會今日(10日)推出「預約樂齡新舞台」老年憂鬱防治短片及「未來更幸福!退休前必修的12堂課」、「樂齡圓夢實踐家」兩本書,提醒民眾如何計劃未來及享受樂齡生活。
面對退休做好預備,不焦慮不憂鬱。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台灣已邁入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高齡社會」,根據董氏基金會2016年調查顯示,70歲以上民眾,每10位有一位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因此董氏基金會積極推展老年憂鬱防治工作,提供中、老年人及陪伴者促進長者心理健康的資源。他說,今年董氏基金會舉辦【話說想望】樂齡圖文徵件活動,請民眾用照片及短文分享想像中退休後生活,募集超過500件作品,從作品中發現,多數人都希望退休後保有身體健康、做想做的事情如旅行、做志工等等。他提醒,要正面積極的享受與安排人生,不要因為年齡而受限,不管是運動、做公益、學新事物,都是退休後可以積極追求的,也是每個人可以從現在就開始思考的議題。
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賴進祥說,「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是很多高齡者嚮往的情境。但萬事不關心,日子還是要過,晚年生活如何安排,才能過得怡然精采,大多數人並不明白。今年與董氏基金會合作出版「未來更幸福!退休前必修的12堂課」、「樂齡圓夢實踐家」兩本書與製拍宣導短片「預約樂齡新舞台」,正是傳達老年生活方式很多元,再創自己的價值,都是保持快樂的方法。他希望大家透過影片及書籍內容獲得啟發,相信自己,不因為年紀而改變對自我的肯定,自得的度過退休生活。
即早規劃退休生活是必要的。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2019年透過線上及紙本問卷針對50歲以上民眾對退休及老年預備之需求現況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905份。從調查結果發現,有近八成受試者意識到自己已達退休年齡,但近四成受試者尚未實際規劃退休生活。開始參與各種退休生活或課程的比例女性高於男性。而受訪者認為退休生活最重要的,依序是「良好身體狀況」、「穩定的情緒狀態」及「保有人際互動」,目前感到最欠缺的是「經濟能力」、「身體狀況」、「運動習慣」建立。而在退休後最想做的事情為「到各地旅遊」、「運動」、「社會服務」!葉雅馨建議尚未退休的民眾,提前做好個別性的規劃,安排能取代工作的活動,藉由「做運動」、「培養嗜好」、「親友相聚」及「從事志工服務」四項行動,讓自己累積正向能量,享有快樂的退休生活。
從語言及行為觀察長者情緒變化。榮總醫院老年精神科蔡佳芬醫師說明,臨床上有許多引發老年憂鬱症的個案都是發生在退休之後,因為過去汲汲於工作,退休頓時失去生活的重心,而「鰥、寡、孤、獨、老」為引發憂鬱情緒的危險因子,蔡醫師建議年長者可以從中來反向思考及預防,例如透過拓展生活圈、安排事情與人連結,做好退休規劃從中找到成就感。而陪伴者可從長者的語言及行為面向進行觀察,當長輩常說出負面想法,如覺得自己沒用、沒朋友,或是說話的次數明顯改變、音量與語調與過往不同;行為上開始常抱怨身體疼痛、眉頭深鎖表情明顯不開心、原來有興趣的活動,都不感興趣了、沒食慾、體重減輕等,就要特別注意,她呼籲,每個人都可以作為他人的守護者,如果發現身旁的人可能有憂鬱症狀,可以鼓勵及陪伴對方尋求專業的協助。
現場也邀請書中退休的各行各業的素人實踐家董國震、林豔萍、杜寶琴出席分享自身的經驗,分享精彩的生活。原是上市公司的主管董國震在退休後靠著做志工找回生活重心,不僅把以前工作管理經驗運用在志工服務上,也從中結交到許多好友;毅然決定50歲就退休的林豔萍,擁有廣泛的興趣跑到國外當起海外志工、也樂在其中;已有3個孫子的杜寶琴加入舞團跳街舞,重拾自己年輕時候的興趣,在一場大病後,因為舞團姐妹的鼓勵,更相約要一起跳到90歲,也讓自己更有自信去建立多采的退休生活!
即日起〈預約樂齡新舞台〉老年憂鬱防治短片可上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官方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HKDEe0IDsI與華文心理健康網www.etmh.org觀看
最新出版新書「未來更幸福!退休前必修的12堂課」、「樂齡圓夢實踐家」可至大家健康雜誌https://healthforall.com.tw/進行訂購。
現場花絮
寶佳公益慈善基金、董氏基金會,以及國際獅子會300G2區2016-2017會長聯誼會和現場樂齡者合影,鼓勵大家做好個別性的規劃,可藉由「做運動」、「培養嗜好」、「親友相聚」及「從事志工服務」四項行動,享有快樂的退休生活。
現場新書「圓夢樂齡實踐家」中的分享者也與大家分享退休後的規劃:退休就跑去打工度假當海外志工的林豔萍(左);靠著當志工找回生活重心、趕走退休症候群的董國震(中);重拾年輕興趣,加入舞團跳街舞的杜寶琴(右),鼓勵長者和他們一樣保持快樂的樂齡生活。
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賴進祥提醒,要相信自己,不因為年紀而改變對自我的肯定,自得的過退休生活。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介紹董氏基金會積極推展老年憂鬱防治工作的相關內容,提供長者心理健康資源。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尚未退休的民眾,提前做好個別性的規劃,藉由「做運動」、「培養嗜好」、「親友相聚」及「從事志工服務」四項行動,累積正向能量,享有快樂退休生活。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尚未退休的民眾,提前做好個別性的規劃,藉由「做運動」、「培養嗜好」、「親友相聚」及「從事志工服務」四項行動,累積正向能量,享有快樂退休生活。
六十多位長者出席「預約樂齡新舞台老年憂鬱防治宣導影片暨新書發布記者會」,要學學如何讓自己生活更快樂。
六十多位長者出席「預約樂齡新舞台老年憂鬱防治宣導影片暨新書發布記者會」,要學學如何讓自己生活更快樂。
現場展示【話說想望】樂齡圖文徵件活動作品,從超過500件作品精選作品展出,透過民眾用照片及短文分享想像中退休後生活,讓現場多位長者觀賞,也提醒大家要正面積極去安排自己的人生,讓生活更快樂。
現場擺設心理健康相關單張、手冊、各式紓壓小物及新書「未來更幸福!退休前必修的12堂課」、「樂齡圓夢實踐家」兩本書,讓民眾可翻閱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