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青少年時期罹患憂鬱症,成年後食用大麻易成癮|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新知】青少年時期罹患憂鬱症,成年後食用大麻易成癮

    根據201710月最新一期《大家健康雜誌》內容,一篇由華盛頓大學發表於《成癮》期刊的研究發現,成年產生大麻使用疾患與青少年早期罹患慢性憂鬱症有關。該研究於20072010年進行,以西雅圖四個中學共521位學生為對象,讓受試者從六至九年級(12-15),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結構式親自訪談」,並於18歲再進行一次,以評估青少年早期慢性憂鬱症(七至九年級約13-15歲間憂鬱症狀的總和)18歲食用大麻的相關情形。

       過去一些研究已證實憂鬱症與物質濫用的關係,而大麻和酒精現在為美國青少年最常用的物質,其中約有30%的大麻食用者會出現食用疾患,停用時易發生戒斷症狀,可能造成嚴重成癮。研究結果發現,青少年早期慢性憂鬱症與後期大麻食用疾患有高顯著相關。罹患青少年憂鬱症,在18歲時產生大麻食用疾患的比例達50%

       宇寧身心診所院長吳佑佑表示,台灣雖然沒有大麻與憂鬱相關性研究,但有其它成癮相關調查,可發現憂鬱症患者的成癮性活動比例較高,而臨床經驗則發現網路成癮個案大多為情緒低落者,適應環境的能力變低。相對於成人,憂鬱青少年表現出較多的能量,造成其情緒問題易被誤解或忽略,當其日常生活中出現問題,常轉向自我慰藉、沉靜在輕鬆易規避的地方。她強調憂鬱情緒及憂鬱症會使青少年專注力降低,無法專心於課業,容易導向自我比較能夠掌控的事情、較易尋求自我撫癒情緒,轉而尋求成癮性慰藉等不好的紓解方式。她建議,應多注意兒少時期會遇到困境,正視青少年的憂鬱症狀並適時給予協助。

       根據2014年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資料顯示,全台約23萬人曾濫用藥物,且藥物濫用者其憂鬱情緒的比率為一般人的4.4倍,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各種藥物濫用與憂鬱症的關係的確尚需有更多研究證實,青少年時期常受重要他人友伴的影響,且正好為叛逆期,當遇到問題、感到無助而沒有正確紓解方式,很容易因好奇心而嘗試菸品、大麻、酒精等成癮物品,雖然對問題壓力有規避效果及帶來短暫的快樂,但在反覆嘗試的過程漸形成依賴而有成癮現象,她建議憂鬱青少年,不要輕易嘗試成癮物,既然知道它的危害,朋友邀請時要勇於說不,甚至力勸對方不要沉迷或想辦法戒除。積極建立運動紓壓的習慣,將旺盛的體力拿去快跑,或跑到空曠的地方大吼、有效的宣洩壓力。

       她也提醒家有青少年的父母平日需觀察與了解,當發現孩子情緒出現問題或成癮於特定物品(大麻類毒品、用藥、酒精),包括長時間打電動、上網,則需即時介入給予正確的引導,甚至尋求專業的協助,不只是一昧的斥責或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