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緊張和煩躁感,與季節無關!
- 發布日期:
-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邁入微涼的秋季,經常陰雨的天氣,是否更容易感覺到因壓力帶來的孤寂或憂鬱感覺?根據一項以加拿大人為對象的研究指出,不能將煩躁、緊張和脾氣暴躁歸咎於外在迷濛天氣的時節,其壓力高低與季節無關。
此項研究刊載於2013年國家郵報(The National Post)中,受試者包括2,026名加拿大人,結果呈現有近七成(67%)的加拿大人日常壓力水平為中度或更高,當中有近四成(38%)的人日常生活壓力處於高水平。而有近五成(46%)的加拿大人表示他們的壓力與每年的某個時節無關。調查亦發現,近八成(77%)的加拿大人相信均衡的飲食有助於身心健康;近六成(59%)的人相信改變飲食有助於緩解壓力;但是有四成的人表示壓力會讓他們選擇不健康的食物;運動也容易被加拿大人忽視,特別是處在高壓的時候。43%的人表示,當他們感到壓力時不是減少運動量就是完全不運動。
台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暨台灣流行病學學會創會理事長邱弘毅表示,季節的變化會導致運動種類與飲食型態有所差異,例如春季吃清淡的食物像是豆腐、絲瓜、銀耳;夏季吃甘涼的食物像是番茄、綠豆、蓮藕;秋季吃甘溫的食物像是山藥、甜橙、芥菜;冬季吃溫熱的食物像是木耳、人參、大蒜等,民眾需在不同季節挑選正確的食物才能對健康有所幫助。另外,民眾可了解自己的運動量並選擇適當的運動類型,依不同季節調整運動穿著、運動時間以及水份補充頻率,重要的是選擇自己喜歡、有興趣的項目,持之以恆才能達到維持身體健康及穩定情緒的功效。他強調,飲食習慣的養成是長期塑造的結果,要在三餐的選取上落實,才能有健康的飲食型態。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壓力常常來自於失去控制的感覺,當感到挫折、不愉快,身體常常不舒服就是處於一種壓力狀態。從上述的調查顯示,壓力大時選擇不健康的食物,偶爾為之不用太在意,但是如果常常心情不好又常常選擇不健康的食物,久而久之便容易形成惡性循環,過剩的血脂血糖或過重…而成為另一種壓力。在意識到自己有高壓力時,避免同時進行一些要控制或要求自己的事,例如減肥、戒菸、或養成運動習慣…,通常不容易成功。因為在高壓力上再增加壓力,想達成的目標就很容易被放棄。
葉雅馨建議當發現自己最近常常緊張煩躁、脾氣易怒時,可以先透過自我檢視釐清壓力源,選擇正確的紓壓方法,例如從事讓自己汗流浹背的運動,讓自己的心情真正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