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艾珍、歐陽靖經驗分享 陪他走出憂鬱,經常要充電
- 發布日期:
-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左起遠傳電信發言人郎亞玲、譚艾珍、歐陽靖、董氏基金會心衛組葉雅馨主任、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詹佳真醫師,同呼喊「憂鬱,卡!看電影,喘口氣!」,提醒照顧者及被照顧者都要為自己創造喘息空間。
譚艾珍、歐陽靖經驗分享 陪他走出憂鬱,經常要充電
對自己喊卡,創造喘息空間。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根據董氏基金會2013年調查資料,11%受訪者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換言之,台灣有209萬18歲以上成人受憂鬱所苦,另超過三成受訪者表示身邊有罹患憂鬱症的親友。從早期對憂鬱症患者家屬進行的調查發現,多數家屬不知道如何與憂鬱症患者溝通,特別是「患者說些奇怪的想法或念頭,特別是對活著感到失望」。因此董氏基金會邀請曾罹患憂鬱症的歐陽靖及一直陪伴她的媽媽-譚艾珍出席記者會分享,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要建立紓壓習慣,為自己創造喘息空間,才有能量共同走出憂鬱低潮。葉雅馨強調,讓身體動起來(運動)是比較有效的紓壓方式,因此董氏基金會大力推廣運動紓壓,但若因空間受限,看線上電影也很紓壓,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喜歡、適當的方法,且不斷去做、養成習慣。
憂鬱症不會傳染,但憂鬱情緒會感染。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真表示,憂鬱症症狀包括注意力、記憶力和執行功能上會有障礙,患者只選擇接收到負面訊息,認為別人不喜歡他,打擊他;另會出現反芻式負面思考,不斷回想過去不愉快的事情,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是失敗者,讓內心有很大負擔。陪伴憂鬱症患者除了傾聽外,給予正確資訊,讓他們知道接受治療會康復。免使用激將法,譬如對患者說:「你若不吃飯,我就不理你」或「不要老是裝病」,這會使他們更負面,破壞關係!應避免告訴患者:「想開一點。」因為憂鬱症屬於腦部疾病,這類的話只會讓患者覺得照顧者無法感同身受。另從臨床經驗中經常看到,照顧者長期處於壓力狀態下,很容易產生負向思考,因此照顧者要保持原則及知道憂鬱症是會好的,只是需要一些時間!她也提醒,要有跟病患分離、獨處的時間,找到一個喘息的出口,例如看部好電影,從電影中的人物故事來認識情緒,看主角的情緒反應,可以讓照顧者去思考面對不同情緒,各有何種處理方式,使自己在思考過程中也紓解壓力!
譚艾珍少說多聽,不視歐陽靖為女兒,反而成為歐陽靖走出憂鬱症最大的力量。現在已儼然是女性路跑代言人的歐陽靖回憶說,她本來功課很好,高一時功課突然一落千丈,對很多事變得不感興趣,一直擔憂像世界末日這種莫須有的事情,情緒很低落,莫名地哭,她會做些例如改變造型、在臉上穿孔、拿菸頭燙自己的手等,別人都覺得她變得很叛逆,後來經醫師診斷,才知道是憂鬱症。在過程中種種脫序行為,她很謝謝媽媽靜靜陪伴,不多說、不責罵、不建議,每天晚上耐心聽她說話,常常一說就是說到天亮,媽媽的支持,對當時的她來說最重要。她也提醒,每個人都可能陷入憂鬱情緒,如果養成運動習慣,可以有效避免憂鬱症的發生。
譚艾珍則表示,一開始完全不懂什麼是憂鬱症,好像瞎子摸象般,慢慢摸索與求助專業後才瞭解。她在陪伴女兒的過程中,會假裝一切沒事,把歐陽靖視為朋友而非女兒,不管她是在指責或是說的不合理,她都提醒自己少說多聽,不要急著解釋,不然很容易吵成一團,她也分享,自己陪伴過程中,壓力很大時都會去抱著狗哭,自己有次大哭之後,看到菩薩的像,她突然體悟要像菩薩般,帶給歐陽靖「安定的力量」,不要多話。!譚艾珍也喜歡和女兒一起慢慢散步去看電影,看完後邊走邊討論劇情,這種過程可以讓情緒暫時抽離,有個出口。
遠傳電信發言人郎亞玲表示,此次和董氏基金會合作【看電影,做公益】,消費者輕鬆儲值,最低每天只要5.3元起,就能透過電腦、手機或是平板,不限時間、地點,無限暢看全站的好電影225天,適時紓壓,同時也能做公益。歡迎民眾響應。
【BLUE GO AWAY,快樂FUN電影180天】
活動網址:http://vod.fetnet.net/act/happyJ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