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職場新生,抗壓-先找出自己的「臨界點」!|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活動】職場新生,抗壓-先找出自己的「臨界點」!

與會來賓(左起:國際心理健康聯盟蕭淑貞監事、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曾光佩科長、台北市政府勞動局賴香伶局長、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陳宜明副秘書長、臺北市新光吳氏基金會陸榕副執行長、台北「張老師」中心涂喜敏總幹事)提醒新鮮人定時檢視情緒、建立紓壓習慣。

 

職場新生,抗壓-先找出自己的「臨界點」!

       畢業季過後,一批批職場新鮮人陸續投入職場,面對試用或是新環境適應的前幾個月,情緒也跟著起起伏伏、壓力已經超過負荷?根據勞動部進行「2016新鮮人職場適應狀況大調查」發現,「工作壓力大」、「與主管應對溝通」為新鮮人最難適應的事件。關懷職場新鮮人的心理健康,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敦安基金會、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肯愛協會、新光吳氏基金會與董氏基金會等共十五個單位於今日(10/1)圓山花博公園花海廣場舉辦「心生報到 幸福職場Up To You」,安排樂團表演及提供運動紓壓體驗活動,讓現場參與的上千名職場新鮮人及上班族感受一場放鬆身心的饗宴。

「健康」、「時間」、「業務」是上班族感到最有壓力的事件。

       為提醒民眾定期檢視憂鬱情緒及建立運動紓壓習慣,董氏基金會與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等單位自2000年起,將每年十月第二個星期六訂為憂鬱症篩檢日,今年邁入第18年。今年配合世界心理聯盟提出「職場心理健康」主題,將篩檢日主軸訂為「關懷職場新鮮人心理健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超過三億人口罹患憂鬱症,僅不到五成接受有效治療(許多國家的憂鬱症就診率僅不到10%)。罹患憂鬱症時,可能出現情緒低落、明顯對事物失去興趣、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導致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因而時常缺勤或假性出席。另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於2015年指出,長期處於工作壓力狀態,比低活動度與肥胖更容易增加疾病風險。

       主辦單位之一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根據董氏基金會於企業進行紓壓體驗課程,匯整上班族之回饋資料歷年調查發現,職場上中容易感到壓力的事件為時間(工作時數、通勤時間過長等)、業務(工作量過多、業績壓力等)、健康(長期外食、沒時間運動等)、家庭(無法兼顧家庭的照顧責任等);常用的紓壓方式則為「看電視、電影」、「聽音樂、唱歌」、「逛街購物」、「運動」及「找親友訴說」。她建議上班族平日即須養成紓壓習慣,避免長期壓力累積,造成陷入的憂鬱風險。 篩檢情緒是取得幫助的第一步。

       葉雅馨提醒,當發現自己出現想逃避工作、任何事都使不上力、做什麼都不對勁,或生病、感冒不易痊癒等現象,可能代表自己正處於高壓狀態。須先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透過董氏基金會提供的DS憂鬱情緒篩檢APP,或線上情緒篩檢量表,養成定時檢視情緒習慣。再者可透過其他相關資源,如:線上諮詢-心情頻道聊天或情緒教育相關影音及教材,了解及學習各式紓壓方法。此外,職場新鮮人可以透過列出時間工作表、排定事件先後次序,釐清壓力源,了解自己的壓力臨界點。善用政府與民間資源,幫助自己排解負面情緒。平常可以多培養嗜好活動及建立運動習慣,幫助自己在情緒低落的狀態轉移注意力。若因情緒困擾影響日常生活,且持續兩周以上,則須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改善情緒狀態。 憂鬱症篩檢日宣導活動今日(10/1)於圓山花博公園花海廣場舉辦,現場吸引數百名民眾共襄盛舉,響應運動紓壓闖關活動,讓花博公園增添歡樂氛圍。

台灣人憂鬱症量表線上篩檢

 

現 場 花 絮

華岡藝校學生表演職場現行記,演出職場新鮮人會面臨的工作壓力。呼籲企業正視員工心理健康。

憂鬱症篩檢日活動現場,數百位民眾參與運動紓壓攤位,體驗運動紓緩壓力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