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上班族以「玩電動或線上遊戲紓壓」年輕者比例明顯高於年長者 |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新知】上班族以「玩電動或線上遊戲紓壓」年輕者比例明顯高於年長者

上班族以「玩電動或線上遊戲紓壓」年輕者比例明顯高於年長者

研究指出:用網路引導壓力管理的措施有助員工減壓

  根據董氏基金會最新公佈匯整2018年上班族壓力及紓壓方式資料顯示,不同年齡層上班族紓壓方式有差異,用「運動」及「宗教活動」方式紓壓者,年紀較長上班族比例明顯高於年輕上班族;而年輕上班族用「睡覺」及「玩電動或線上遊戲」方式紓壓比例明顯高於年紀較長的上班族。

       靜態性紓壓-「看電視、電影」、「聽音樂、唱歌」仍為上班族偏好。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董氏基金會自2012年起與多間企業合作,推廣五月的第一個星期一為「企業紓壓日」,提供多元的紓壓體驗課程,提醒上班族建立紓壓習慣,同時發出問卷了解上班族壓力源及紓壓習慣現況。2018年回收匯整1,138份問卷,分析資料顯示,受訪者在職場上總是或經常感到壓力的事件前五名分別為-「業務」、「健康」、「時間」、「上司/主管」、「進修」,進一步分析,受訪者使用的紓壓方式除了「看電視、電影」、「聽音樂、唱歌」及「運動」外,不同性別有明顯差異,男性較偏好「睡覺」、「玩電腦或線上遊戲」,女性則為「找親友訴說」、「逛街、買東西」。

       葉雅馨進一步說明,從2002年起至今,每年對上班族壓力及紓壓方式調查資料匯整皆顯示,看電視、電影為上班族紓壓首選,此紓壓方式雖然簡便易行,但需注意長時間久坐可能對身心帶來的反效果,她建議在家中看電視或電影時可邊做簡易的伸展運動,幫助身心加速能量恢復。另根據一篇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以網路為基礎的自我引導壓力管理」能夠減少深陷壓力所苦的員工出現心理及工作相關的健康症狀。該研究對象包括264名感知壓力症狀升高的員工,將其隨機分配到「以網路為基礎的自我引導壓力管理實驗組」與「六個月等候對照組」,透過開始至治療7週後,及六個月結束後的追蹤,比較兩組的感知壓力、心理健康及與工作相關。

       葉雅馨提醒企業主關心員工心理健康,可協助員工建立情緒檢視及紓壓習慣,提供員工自主減壓的線上專業資源,像是應用「華文心理健康網」中的情緒檢視量表以及線上諮詢管道「心情頻道聊天室」等,透過雙向的協助讓上班族養成自我壓力管理及求助的習慣,達到真正的工作與生活平衡。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邱弘毅表示,網路自我壓力管理是個可近性高的方式,只要有網路隨時可以進行,其隱密性可增加害羞內向者使用。他說明,網路自我介入訓練並非適合所有人,其持久性、介入效果較臨床成效低,建議作為輔助使用,適合剛開始有壓力症狀但還不是很嚴重時應用,例如感到輕微工作壓力時進行,幫助自己緩解症狀並建立正向的態度。通常情況嚴重者會比較封閉不願意尋求協助,而網路自我介入訓練可增加尋求正式醫療協助的意願,他提醒,網路自我介入效果見仁見智,應用者本身的努力及尋求態度很重要,適合本身有意願且主動的上班族應用。

      「企業紓壓日」從五月的第一個禮拜一開始,董氏基金會今年推出的課程主題包含轉念紓壓(歌唱減壓、危機反應實作、探索自我)、手作紓壓(羊毛氈、樂高、禪繞畫)、運動紓壓(辦公室健身操、毛巾紓壓操、太極瑜珈)、被動紓壓(關節拍打按摩、肩頸芳療放鬆、下肢筋膜放鬆)等。

       今年已參與的企業:九連環境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大同股份有限公司、友信行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台塑企業、台北華國大飯店、台灣屈臣氏個人商品股份有限公司、東騰創新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美吾華.懷特.安克生技集團、華電聯網、遊戲橘子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瑞士商弗克司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遠東巨城購物中心、橡樹工業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依企業名字首筆劃序)。更多詳情可上華文心理健康網www.etmh.org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