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面對面接觸的年長者憂鬱症倍增
- 發布日期:
-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一份發表於<美國老年學會>的研究指出,很少與親友面對面接觸的年長者罹患憂鬱症的機率倍增。研究還發現,規律地以電話或電子郵件與他人聯絡並不能減少與缺乏親自接觸有關的憂鬱症風險。
研究主持人,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精神病學助理教授Alan Teo博士表示:許多研究支持「強有力的社會連結有益心理健康」這個想法。然而,該研究首度探討「與親友的溝通方式在防範憂鬱症上所扮演的角色」。
研究顯示所有的社交方式不能一概而論;與朋友或家人以電話或電子媒體的方式溝通在防範憂鬱症的效果上不如親自見面。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指出:在美國的一般社區裡,約有百分之1到5的年長者患有重鬱症。而住院的年長者中罹患憂鬱症的比例為百分之十一點五。需要居家醫療照顧的年長者憂鬱症的罹患率則是百分之十三點五。
過去的研究顯示,缺乏社會互動可能是導致老人憂鬱症的關鍵因素,同時也可能造成過早死亡。
在此項研究中Teo博士及其同儕想要了解各種不同與親友的社會互動方式如何影響年長者的憂鬱症風險。
頻繁的人際接觸有助防範中老年憂鬱症
研究者針對2004年至2010年間參加「密西根大學健康和退休調查」中11,065位年齡50歲以上(含50歲)的成人資料進行分析。
研究者就參與者與親友互動的四種管道進行調查,包括:親自見面、電話、書信和電子郵件。參與者的憂鬱症狀在兩年後進行評估。
結果顯示,很少與親友親自接觸的年長者在兩年後罹患憂鬱症的風險約是兩倍。每週至少與親友面對面接觸三次的年長者罹患憂鬱症的比率是百分之六點五。而好幾個月才見親友一次或更少見面的年長者,其罹患率為百分之十一點五。
研究者同時發現,使用電話、書信或電子郵件的頻率並不影響憂鬱症風險。
這些結果在調整了可能的干擾因素,如:與親友住的遠近、先前的憂鬱症狀與健康狀態之後仍然存在。
研究者同時也評估憂鬱風險如何隨著個別的溝通型態而改變。例如:就50歲至69歲這個年齡層,頻繁地與親友面對面接觸能降低憂鬱症風險。而70歲或以上的老人在和孩子或其他親屬面對面接觸時受惠最多。
與親友面對面接觸的頻率能獨立預測年長者之後罹患憂鬱症的風險。研究者呼籲,醫師必須將鼓勵面對面的社交互動視為一種預防憂鬱症的策略。
本文摘譯自<今日醫療新聞>,6 October 2015,Lack of face-to-face contact almost doubles depression risk for older adults
本文由戴怡君擇文、黃嘉慈摘譯,感謝長庚醫院精神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劉嘉逸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