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人格可變的特質能預防高中生憂鬱症發作|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了解人格可變的特質能預防高中生憂鬱症發作

《臨床心理科學》期刊中的研究指出:國中過渡到高中的時期,憂鬱症狀的增加是常見的情形。而一項低成本、一次性、協助青少年了解人格特質可變性的措施,可預防此現象。

由於能成功地預防國高中生憂鬱發作的措施非常少,因此該研究結果顯得非常重要。研究主持人,來自德州大學的心理科學家David Scott Yeager 認為:初入高中的前幾個禮拜是關鍵時期,青少年時期因青春期、朋友和人際階層的改變成為具挑戰性的過渡階段。研究證實許多終生受重鬱症所苦的患者多是在這時期發病。

研究對象包括來自3所不同中學的600名九年級學生。在學年開始的9月份,這些學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隨機分配到治療干預組和從事一般活動的控制組。治療干預組的學生閱讀的文章中強調:遭受霸凌是可以改變的,並非因為人格缺失,霸凌者也非壞人,並請這些學生寫下人格可以如何改變的文章和未來的九年級生分享。屬於控制組的學生則是閱讀和運動能力有關、與人格無關的文章。

9個月之後,在控制組學生中出現臨床憂鬱症狀的機率升高了39%,與先前有關青少年憂鬱症研究的結果相符合。然而,閱讀人格相關文章的學生即使被霸凌,他們在憂鬱症狀上也未增加。

 

 


本文摘譯自<今日醫學新聞>,24 September 2014Educating teens about the changeable nature of personality traits may prevent the onset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high schoolers

本文由戴怡君擇文、黃嘉慈摘譯,感謝長庚醫院精神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劉嘉逸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