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可夢讓人走出戶外,可紓解孤獨和憂鬱?
- 發布日期:
-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近期除了巴西里約奧運賽事外,最火紅的話題就是「Pokémon Go」。這是一款由美國軟體公司製造的遊戲,透過手機全球衛星系統功能,並以日本設計的神奇寶貝專營權為基礎,將真實與虛擬世界連結,鼓勵玩家誘捕、戰鬥和訓練神奇寶貝。根據一篇刊載於《今日新聞》報導指出,雖說「Pokémon Go」的概念很一般,卻有一種非凡的能力,可以讓玩家從椅子上站起來走出戶外,除了任天堂的Wii,電腦遊戲常被視為是缺乏運動的幫兇。然而,「Pokémon Go」卻不一樣。
報導內容說明,根據以往研究顯示,不管體能活動如何,增加久坐的時間與衰退的健康有關,而走路對某些特定人群在改善憂鬱症狀上有顯著效果。而「Pokémon Go」讓許多玩家願意走出戶外,為健康帶來可能的益處。另外有研究指出,社會孤立和感到較孤單者的死亡率較高,而Pokémon的玩家認為,該遊戲讓他們與不可能會說到話的人有互動的機會,減少孤獨感。報導指出,雖然該遊戲有緩解孤獨感和憂鬱的效果,但就健康而言,缺點在於,玩家沒有將注意力放在週遭的環境,會不管周邊警告,拒絕看自己去哪裡。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精神科詹佳真主治醫師指出,久坐代表身體缺乏運動,體能狀態與體態不佳,且易有疲憊感,進而對自己的身體與形象沒有信心。長期將自己侷限於室內環境,當出現負面思考時,更易聯想起不愉快的回憶,因而產生對未來的擔憂,造成負向思考的惡性循環。如果能走出戶外與運動,生活會出現新的刺激,大腦分泌腦內啡,提升快樂情緒,即使只是走路或做家事,都能因為完成任務,提升自信與自我掌控感。
詹佳真也提醒,雖然有許多玩家因為該遊戲突破原本的社交障礙或憂鬱症狀,但需注意的是,若快樂感主要來自虛擬情境的成就,情緒的改善只是暫時的,若過於專注抓寶,而不與朋友聚會、不去上班或上課,或因為沒有抓到特殊精靈就沒有快樂感時,可能需要尋求專業協助。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表示,任何遊戲或新科技,通常影響的是小眾群體,但寶可夢一推出就有非常多的使用者。當使用者多,同時有群聚效應時,就容易影響公眾的安全與健康,最常聽聞因為沒有注意交通號誌而引起意外事故。有憂鬱傾向或不同程度的憂鬱症患者,甚至許多原本足不出戶的宅男,能夠因為該遊戲走出戶外,某種程度而言,也是有益心理健康。個性較害羞、內向或較孤獨的網友,也許會因為「Pokémon Go」跟人群有接觸。
葉雅馨說明,寶可夢會風行,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圖像可愛生動,種類多、從虛擬轉為實境、具備競賽性,使玩家有成就感,同時也能增進朋友與親子間的共同話題。當我們稱之為疫情時,顯然太漠視該遊戲所帶來的正向效應。因此,在玩該遊戲時需要注意周遭情境,例如:玩遊戲的時間過長,是否會讓人忘記原本該做的事,或有些禁行與危險的場合,就該有所規範,以免誤闖交通或撞到異物。許多孩子因為該遊戲,願意出門幫忙跑腿,遊戲也讓等待的時間不再讓人感到難耐或憤怒。她建議,父母、同儕或師長間,可以將「Pokémon Go」作為學習中的增強,如孩子成績進步、完成一些學習,或從事運動,就可以給他們些許時間專心抓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