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易有無力感、出現攻擊行為|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貧窮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易有無力感、出現攻擊行為

一篇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指出,在貧窮中成長會讓孩子暴露在更大的壓力之中,而這可能造成日後的心理問題。該研究來自康乃爾大學,研究者發現,在貧窮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較易出現短期空間記憶減少的狀況,而這些孩子也較容易出現反社會和攻擊性行為,例如:霸凌。而相較於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貧窮的孩子較易有無力感。然而,該研究結果並不表示所有在貧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都有這些問題,只是出現的風險較高。

在貧窮中成長對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可能源自於壓力。該研究花了15年的時間觀察341位兒童與年輕成人。參與者分別在9歲、13歲、17歲和24歲時接受評估。在測試年輕人的短期空間記憶方面,研究者請較年長的參與者依據既定的順序,在設有四個顏色的色板上,正確地重複一系列有著複雜次序的光線和聲音。結果顯示,身處貧窮的孩子在短期空間記憶的表現,不如在中等收入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保有短期記憶中的訊息是掌控基本認知技巧的基礎,這當中包括了語言和成就。

研究者同時也要求參與者解開一個不可能的難題,來評估參與者的無力感。結果發現在貧窮環境中長大的成人,比非貧窮環境下長大的成人,更快放棄嘗試的機率多了8%。另外,在貧窮環境下長大的成人也比非貧窮環境下長大的成人更傾向於同意「我時常與人爭論」以及「我太沒耐心」這樣的陳述。

 

 

 

資料來源:2017317日康乃爾大學新聞稿

本文摘譯自<每日健康新聞>,Jan. 9, 2017Poverty's Impact on a Child's Mental Health

本文由戴怡君選文、黃嘉慈摘譯,感謝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