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與童年受虐經驗有關|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憂鬱症與童年受虐經驗有關

科學家認為,醫師為憂鬱症患者開立處方前最好先深入了解他們的童年,因為童年的受虐經驗嚴重地影響治療效果與患者復原的能力。

研究者將26項研究進行綜合分析,資料來源超過23千人。結果發現,曾有受虐經驗者罹患反覆型發作憂鬱症的機率是具有正常童年經驗者的2倍。這些人在藥物和心理治療上的效果也較差。因此建議醫師和科學家們最好盡早尋求其他的治療方式。來自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學研究所的研究者Andrea Danese表示:就公共衛生的觀點而言,鑑別出多次和持久性的憂鬱症發作風險是非常重要的。

在英國,無論何時都至少有1/10的人受到憂鬱症影響,它帶來了長期病假、關係破裂和失業等問題。根據2006年的資料,憂鬱症造成了英格蘭和威爾斯一年1億個工作天、90億英鎊的損失。

先前的研究發現,這些童年的受虐經驗也帶來生理上的創傷。世界上將近1/10遭受過心理、身體、性虐待或疏忽的孩子,在生理上某些部位對壓力特別敏感,如大腦和免疫系統。這些生理的變化提供了曾經受虐的患者治療反應不佳的可能解釋,並為發展更有效的治療方式提供了一些線索。

 

 


本文摘譯自<路透社健康報導>,August 14, 2011Study links persistent depression to childhood abuse

本文由戴怡君擇文、黃嘉慈摘譯,感謝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任劉嘉逸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