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能夠改善孤獨感|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冥想能夠改善孤獨感

許多老人在生命最終的階段是一個人度過的。伴侶的過逝和子女離家獨立,讓老人必須孤獨生活。然而,孤獨不僅僅意味著一棟悄然無聲的房子和無人陪伴。隨著時間的流逝,孤獨除了對心理造成損害,同時對身體健康也有影響。

孤獨一直被認為與心血管疾病、阿茲海默症、憂鬱症以及早逝有關。提供有效的處遇以減輕老人的孤獨感是非常重要的。過往的處遇少有成功經驗。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發現一項歷時僅八週的冥想方案能夠減低老人的孤獨感。除此之外,也發現孤獨與炎症相關基因活動的增加有關,這些基因可以激發一系列不同的疾病。研究團隊分析了基因表現,發現了同樣的冥想方式大大地減低發炎基因的表現。

該研究發表於<大腦、行為和免疫力>期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醫學及精神病學。

研究者以四十名年齡介於五十五至八十五歲之間的成人為研究對象。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正念冥想組或是沒有進行冥想的對照組。所有的參與者在實驗前後皆以孤獨量表評估。除此之外,研究者也在實驗前後搜集參與者的血液樣本以檢測他們的基因表現和炎症水平。 冥想組的參與者每週參加一次為時兩小時的會議,會議中他們學習冥想的技巧,包括覺察和呼吸技巧。另外他們在家每天進行半個小時的冥想,並參加一日的靜修。

研究人員表示,參與者自訴孤獨感減低,同時他們血液的檢測結果也顯示了與炎症相關的基因表現大幅降低。Cole表示,該研究首度證實了心理上的干預可以減少孤獨感,同時也可以減低促炎基因的表現。如果這個部分被進一步的研究證實,則正念減壓法可成為增進老人生活品質的寶貴工具。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病學教授Michael Irwin博士表示,該研究雖屬小樣本,然而研究結果為愈來愈多證實不同冥想技巧,包括太極和瑜珈能為我們帶來益處的研究再添上一筆令人振奮的結論。

 

 


本文摘譯自<今日醫學新聞>,17 Aug 2012Meditation Can Help Loneliness

本文由戴怡君擇文、黃嘉慈摘譯,感謝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任劉嘉逸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