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霸凌會加劇罹患精神疾病青少年的憂鬱和創傷症候群症狀
- 發布日期:
-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根據一項發表於《臨床精神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網路霸凌會加劇有精神疾患青少年憂鬱症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症狀。
該研究由邁阿密米勒大學醫學院學者於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在紐約韋斯特切斯特縣(Westchester County)位於郊區的一家精神病醫院進行。研究對象包括了50位年齡介於13至17歲之間的年輕精神疾病住院患者,研究者要求參與者填寫兩份兒童期創傷問卷以及一份網路霸凌問卷。
結果顯示,有百分之20的參與者表示在它們住院前的兩個月內曾被網路霸凌。一半的參與者表示受到簡訊霸凌,另一半受到臉書上的霸凌。其他網路霸凌的工具包括:傳輸的圖片或影片、Instagram、即時通訊和聊天室。與沒有被霸凌的青少年相較,被霸凌的青少年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憤怒以及解離的嚴重程度上更高。
與未曾遭受霸凌的年輕人相較,曾遭受網路霸凌的年輕人在該研究《童年創傷問卷》中的一生情緒受虐水平顯著的較高。這些年輕人在其他類型的創傷報告中(身體虐待、性虐待、情感疏忽或身體疏忽)明顯地呈現較高水平。研究者指出,目前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童年時期的情感虐待是否可能導致某些獨特後果,從而使陷入困境的青少年更有可能經驗或回報網路霸凌。
研究者也表示,曾經遭受過虐待的孩子更容易被網路霸凌,這表示對兒童創傷的評估也應加入網路霸凌的評估。同樣地,表示自己遭受網路霸凌的孩子也要進行童年創傷史的評估。在青少年的臨床評估中加入這些問題可能會發現一些本來容易被忽略的輕微症狀。
研究者也建議父母和青少年可以採取行動阻止霸凌行為。在網路上封鎖某個人並不困難,無論是簡訊、臉書、推特或是圖片發送。問問自己,為什麼人們選擇霸凌你?如果是因為你發布的內容,就請對這些內容進行評估並更改它們。
出處:邁阿密米勒醫學院
本文由戴怡君選文、黃嘉慈摘譯,感謝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