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憂鬱食物: 雙殼貝類及綠葉蔬菜|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抗憂鬱食物: 雙殼貝類及綠葉蔬菜

根據一項系統性的文獻回顧研究結果顯示,能改善憂鬱疾患和症狀,具最高營養營養素的動物性食物是雙殼貝類(如牡蠣和蚌)、各種海鮮和內臟。植物性食物則是綠葉蔬菜、萵苣、椒類和十字花科蔬菜。這些食物可以融入任何飲食模式中。

精神疾病具有幾項特徵:高患病率、導致失能、付出昂貴的成本且常未能接受適當治療。 在15-44歲的人群中,憂鬱症是造成全世界失能的主要原因。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飲食模式和食物選擇可能在治療和預防腦部疾病,特別是對憂鬱症治療有作用。SUN世代研究(the SUN cohort study)對1萬零94名大學生進行了為期4年的研究,結果發現最遵循地中海飲食模式(MDP)者在研究期間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比最不遵循地中海飲食模式者低了百分之30以上。對日本、挪威和中國傳統飲食的研究也發現了類似的結果。百分之47的研究發現飲食干預能產生正向的影響,常見的建議是增加水果、蔬菜、纖維和魚類的攝取。

研究者初步搜索產生了1千628個研究結果,並按標題和摘要進行篩選,有213個相關結果符合全文審查的條件。下列的十二種抗憂鬱營養素與預防和治療憂鬱症有關:葉酸、鐵、長鏈ω-3脂肪酸(EPA和DHA)、鎂、鉀、硒,維生素B1、維生素A、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C 和鋅。得分最高的動物性食物是雙殼貝類,如牡蠣和蚌,各種海鮮和動物性食物的內臟。得分最高的植物性食物是綠葉蔬菜、生菜、椒類和十字花科蔬菜。
 
其他類別和平均抗憂鬱食物評分為蔬菜48%、內臟25%、水果20%、海鮮16%、莢豆8%、肉類8%、穀物5%、堅果類和種子5%、乳品3%。

研究者建議這份具有最高密度的12種抗憂鬱營養素的食物和食物類別清單(即抗憂鬱食物)可做為未來憂鬱症處遇研究和臨床飲食選擇的參考,預防和協助緩解憂鬱症。


 

資料來源:Antidepressant foods: An evidence-based nutrient profiling system for depression
World J Psychiatry. 2018 Sep 20; 8(3): 97–104.
Published online 2018 Sep 20. doi: 10.5498/wjp.v8.i3.97
PMCID: PMC6147775
PMID: 30254980

本文由戴怡君選文、黃嘉慈摘譯,感謝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