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化認知行為治療有益青少年減少憂鬱|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電腦化認知行為治療有益青少年減少憂鬱

青少年憂鬱症是很普遍的現象,然而,許多青少年不願尋求專業協助。

一項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中的研究指出,一種特別的電腦治療在治療青少年憂鬱症上,能達到和一對一的臨床治療同樣的效果。 為了確定新的電腦化認知行為治療(SPARX)和常規的照顧一樣能減少憂鬱症狀,紐西蘭奧克蘭大學進行了一項隨機對照實驗,受試者共187位青少年,年齡介於1219歲。

電腦化認知行為治療是一種3D的互動遊戲,包括7個必須在47周內完成的單元。使用者接受一系列的挑戰來重新找回虛擬世界的平衡,這個虛擬世界被陰鬱消極自動化思考所控制。常規照顧則是由合格的醫師進行一對一的治療。

研究者隨機分派受試者接受其中一項治療。受試者在3個月後接受追蹤,結果發現,兩種治療方式皆至少減少了1/3的憂鬱和焦慮症狀,但在家至少完成4個單元的31位受試者(占44%)完全康復,而接受一般照顧的受試者僅有19位(占26%)完全康復。

雖然兩組的受試者對治療都感到非常滿意。然而,95%接受電腦化認知行為治療的受試者表示,他們相信該方案會受到其他青少年的歡迎,81%的受試者表示會將此方案推薦給朋友。

研究的結論指出,電腦化認知行為治療是可在基礎醫療機構實施,且能有效地治療青少年憂鬱症的方法。臨床上,該治療方式明顯地減少憂鬱、焦慮和無助感,並增進生活品質。 研究者表示,相較於一般照顧,電腦化認知行為治療是更具成本效益的療法,且可解決其他治療模式未能達成的需求。此外,在基層醫療更容易為罹患憂鬱症的青少年所使用。

 

 


本文摘譯自Medical News Today<今日醫學新聞>Young Depressive Patients Respond To Computer Therapy,文章作者:Grace Rattue

本文由戴怡君擇文、黃嘉慈摘譯,感謝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任劉嘉逸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