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長者與季節性情感障礙|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年長者與季節性情感障礙

李女士是位72歲的家庭主婦,與先生同住,育有三男一女。李女士有糖尿病及高血壓,規則治療且病情穩定,過去也無相關精神疾病史。但李女士三年前開始於精神科門診就醫,因為從六年前年底開始,她莫名感到極度疲倦,失去活力,每天只想躺床,拒絕朋友聚餐與旅遊的邀約,甚至無法勝任家務。家人原以為她是因體力衰退,天氣變冷不想活動,所以過年期間,家人負責大掃除與準備年夜飯。然而春節過後,她的情緒狀態未見改善;直到五月陽光露臉,天氣暖和後,李女士才恢復往日的活力。這樣的病程反覆出現,三年後,她的先生覺得有異,陪伴她到醫院接受健康檢查後,並沒發現有相關病症,故轉介到精神科門診就醫。就醫三年來,李女士接受抗憂鬱藥物治療,同時由先生鼓勵運動,即使冬天天氣濕冷,也持續在家中活動身體,如健康操、甩手等,同時保持室內光線通明。雖然每年冬季來臨前,李女士與家人仍會擔心病情復發,經這三年積極配合治療下,病情得以維持平穩。

隨著冬天到來,許多人在經歷晝短夜長轉變,調整日常作息的過程中,會逐步適應日照時間和氣溫的變化。相較於夏季,冬天待在家裡的時間更長,因此感到無聊與焦躁的情況是常見的;但是,若出現憂鬱症的跡象或症狀,進而影響到生活、社交、工作,這可能是罹患了季節性情感障礙。

何謂季節性情感障礙

季節性情感障礙是多重因素造成的,冬季的日光變化正是原因之一。在正常生理狀況下,視網膜會接收來自陽光照射的特殊信號,後續觸發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正腎上腺素、褪黑激素的分泌。一旦神經傳導物質分泌異常, 腦部情緒調節與生理的晝夜節律就會失衡。

大多數研究顯示季節性情感障礙與年齡關係尚無定論,季節性情感障礙可以影響任何年齡的人,然而老年族群正面臨更大的危機。造成年長者罹患季節性情感障礙的起因,可能與大腦接收光線照射眼睛後,引發的神經信號反應,以及調節晝夜節律的腦區功能缺損有關。此外,老年生活方式的變化也是影響因子,尤其退休後,當社交網絡縮小、行動不便,甚至因健康問題以致連外出都很困難時,容易造成孤獨隔離,這也是引發老年人季節性情感障礙的重要原因。

季節性情感障礙對年長者的影響

陰冷的天氣對老年人來說,發生意外傷害的危險性較高,如心血管疾病加重、關節疼痛、步態失衡等問題,因此老年人多選擇留在室內減少外出活動。

季節性情感障礙的症狀除了一般憂鬱症症狀外,其他常見症狀如下:

=比平時少活動
=白天感到昏昏欲睡(缺乏活力)和困倦
=睡眠時間比平時長,早上很難起床
= 很難集中注意力
=食慾增加,有些人特別想吃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結果體重增加

這些症狀雖不至於導致立即傷害,但會使日常活動變得越來越困難。

季節性情感障礙的治療

=光照治療是除了抗憂鬱劑之外,常見的治療方法之一,利用光照箱增加身體暴露在光線下的機會,調節晝夜節律,並調控影響情緒和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在無法取得光照箱時,也建議長輩在家中陽台或是窗邊曬曬太陽,也能得到些許光照的效果。

=生活方式的改變,透過積極的生活態度,保護身心健康來減輕症狀,並增加整體幸福舒適感,例如:吃健康均衡的膳食、補充維生素D,可提高體力、緩和疲勞或缺乏活力的症狀。適量運動也是應對季節性情緒失調的最佳方法之一。

=社交活動,常與親朋好友相處能降低孤獨,因此不論是寫信、從事志工,實體或是透過社群媒體的多元接觸,都可以穿透陰冷的時空,得到相互支持的力量。

=自我覺察或是心理諮詢,在這過程中,可以探索季節性情感障礙的成因,並發現造成症狀惡化的因素,找到應對的策略。

冬天已經到來,當長輩面臨季節交替,情緒調節會變得更加複雜困難,在此提醒長輩注意自身狀況,也請照顧者多加關照。季節性情感障礙是可治療的疾病,一旦覺得身心不適,建議就醫與專業醫師討論,共同找出最佳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