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設限:我變老,我驕傲!
- 發布日期:
- 資料來源:文/黃植懋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系/腦科學研究所 教授)
圖/pexels
2025年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20%)的臺灣,各政府單位、研究機構與產學企業努力傾聽長者聲音及社區需求,紛紛提出許多健康老化、活躍老化、在地老化的行動方案和長照政策。看似建立了一個高齡友善環境的氛圍,然而,我們生活周遭卻有愈來愈多的醫療廣告和美容宣傳,不是強調「抗老」,就是鼓勵「逆齡」,讓老人家不禁心慌慌:難道「變老」這個自然而然的生命歷程,如此不堪嗎?
用心經營的高齡生活
感受到體能肌力已經不若少年勇、視力聽覺愈來愈不靈光,忘東忘西的次數也愈發頻繁,許多退休後的中高齡長者體驗到這些逐漸衰退的身體機能,開始覺得自己喪失了人生價值,更有甚者,認為變老是他不幸的原因,慢慢不願意與人聯繫、也失去了探索世界的動機與勇氣。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曾經說過:「重要的不是被賦予了什麼,而是如何去運用它。」這句話用在中高齡長者身上,其實啟發了我們:不要因為身體變老就覺得格外不幸;若能運用老年人對世事的歷練與人生的智慧,處變不驚、老當益壯,每天的生活將會愈來愈有精神。而且只要你願意用心經營,高齡生活的每一天,都可以過得很自在、很快樂。
澳洲的喬治科恩斯(George Corones),他在80歲之後重拾年輕時對游泳的熱愛,在99歲時挑戰100公尺自由式游泳,並創造了速度最快的金氏世界記錄。他說:「我絶對不是年輕人,但我非常期待並且有信心,我能做得很好。」
中國大陸的王德順先生,是網路上火紅的最帥大爺:他44歲開始學英語,50歲開始上健身房鍛鍊肌肉,65歲不怕摔跤開始練習馬術,79歲走上時尚伸展台,成為一名高齡男模特兒、大秀台步。他說:「該炫自己的時候,千萬別對自己手軟」、「沒有什麼太晚學習新東西這種事,只要你下定決心」。
81歲的英格朗(Bertil Englund),是瑞典首支電競高齡戰隊「銀色狙擊手(Silver Snipers)」的成員。銀色狙擊手這支電競隊伍有三男兩女,平均年齡高達71歲。英格朗因為想知道孫子為何沉迷於電競遊戲,一腳踏進電競世界而深深著迷。他雖然帶領這支電競高齡戰隊獲得了世界冠軍,但他覺得遊戲勝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開心刺激的遊戲過程。他說:「年齡只是一個數字而已,無論幾歲都要嘗試追夢。」
老年危機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為
雖然中高齡長者的體力、記憶力和專注力都不若以往強健敏銳,但是來自大腦科學的研究證據*指出:即使在認知功能逐漸衰退的老化過程中,中高齡長者的大腦比起年輕人使用了更多的大腦活動量積極因應環境中的新挑戰,並展現驚人適應性來幫助我們學習新的運動技能、建立更堅韌的心態面對批評、用寬容態度包容教養兒女的方式,以及重新建構我們與世界互動的方式。
肯定自己變老的正面價值,不因年華老去而喟嘆,藉由某種形式為他人付出貢獻,無論是擔任圖書館、博物館或醫院志工,這些為自己尋找新的嗜好、嘗試新的挑戰的積極作為,正是安然度過老年危機所不可或缺的。當你經營自己、積極學習,每個年紀都是最好的年紀。
*研究出處引用自「黃植懋、黃緒文、洪蘭、曾志朗(2014年)中華心理學刊:健康老年的心智:認知神經科學的觀點」,網址如下: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10139656-201409-201409240005-201409240005-3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