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勞一生,「恐慌」出頭
- 發布日期:
- 資料來源:文/李 昱 (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董氏基金會心理健康促進諮詢委員)
甲女士已年過花甲,不但在工作上事必躬親、掌管家中經濟大權,家事也絕不怠慢。約在1年前,她感到頭暈,頭痛,胸口很悶,且常噁心、吃不下飯,去家醫科就診幾次後,仍未見明顯改善,至綜合醫院做全身檢查,發現血中膽固醇偏高外,其他報告皆正常。然而,她持續感到不舒服,且仍擔心家中的大小事務。一天,她突然覺得心悸、喘不過氣、手腳發麻、整個人快斷氣般,非常恐懼,撐了半小時,這種感覺就過去了。3天後類似症狀又發作,醫師安排她做心電圖及胸部X光檢查,全無異樣,症狀也不藥而癒。醫師便鼓勵她轉至精神科,做進一步治療。
精神科醫師初會診時,聽甲女士道出心聲:她從小家境清寒,養成吃苦耐勞的習慣。與先生成婚後,相夫教子,將5個兒女養育成人。只是,她精明能幹也養成兒女依賴的習性,雖都已成家,缺錢仍會請她幫助。近年來景氣不佳,她為日益短絀的財務狀況傷足腦筋。多重壓力的衝擊下,出現前述的身心症狀。同時,醫師也發現甲女士有心情沮喪、興趣索然、悲觀想法、自責、記憶力減退的困擾,診斷後,便向她說明罹患恐慌症與憂鬱症。醫師開立抗焦慮劑與抗憂鬱劑,繼續在門診作認知行為治療,經過3個月的療程,甲女士不再恐慌懼怕,情緒大為好轉,且放下心中重擔,展開人生新頁。
甲女士罹患的恐慌症,是一種焦慮症。主要臨床特徵為:
1.無預警地突然發作;
2.來的快、去的快,發作會持續10~30分鐘;
3.常感到彷彿立即會失控、瘋狂,甚至死去的恐懼;
4.伴隨多樣的身體和認知症狀,包括: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窒息感、胸痛、胸悶、噁心、腹部不適、頭暈、盜汗、顫抖等;
5.患者可能因害怕復發而出現預期性焦慮。不過,甲狀腺機能亢進、心律不整、酒精戒斷症等身體疾病,也會出現類似恐慌的症狀,所以在診斷恐慌症前,需和前述病症加以鑑別。
病患罹患恐慌症後,一段時間未能痊癒,也容易得憂鬱症,必須一同治療兩種疾病。最重要的是取得病患的信任,詳加說明病情與治療方式,解除患者對藥物副作用的疑慮。在藥物治療上,恐慌症與憂鬱症都應持續治療8~12個月,且在治療期間,請病患調整個性與處世態度,凡事想開些、放鬆點,才能完全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