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心課題,自我情緒照顧指南|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退休心課題,自我情緒照顧指南


圖/pexels

退休不是終點,而是轉變的起點

退休,對許多人來說,是從長年職場生涯過渡到「自由人生」的重要里程碑。然而,這段轉變期往往伴隨不確定性與心理衝擊。退休初期,個體可能經歷失落、焦慮、孤立,甚至憂鬱等負面情緒,而這些心理變化若未及時因應,可能影響身心健康與生活品質。建立對退休初期心理衝擊的正確認識,並發展有效的自我情緒照顧策略,是每一位準退休者與其家庭、社會共同的課題。

理解退休初期的心理衝擊:常見表現與成因

1. 失落與自我價值感降低
退休往往讓人失去原有的工作角色、同儕關係與日常節奏,尤其是對高度投入工作的人,更容易產生「失去目標」的空虛感。

2. 焦慮與未來不確定感
退休是一項情緒與認知高度交織的決策過程,許多退休者對於財務安全、身體健康與未來生活缺乏掌控感而感到焦慮。意外的醫療費用、通貨膨脹以及超出預期的壽命,都會加劇這些擔憂,導致焦慮。

3. 社交孤立與身心健康惡化
離開職場後,人際互動明顯減少,是導致孤獨感與心理健康及認知功能惡化的重要因素。不參與精神刺激活動的退休人員,罹患失智症和其他認知障礙的風險可能會增加。

4. 自我認同危機
工作往往是自我價值的來源之一,退休後,許多人突然失去熟悉的角色與目標,會感到「我不再被需要」、「我不知道自己是誰」,這種認同的斷裂可能導致情緒低落與信心動搖。

建立心理衝擊概念的策略:預期、接納與理解

1. 對轉變有正確預期
退休不應視為「結束」,而是「轉型」。預先了解退休後可能出現的情緒階段,有助於面對變化時不過度自責或驚慌。

2. 正向看待情緒波動
退休後的情緒波動不是「脆弱」的象徵,而是正常的人性反應。

3. 建立新的生活結構與目標
退休者若能轉向「持續成長」的生活模式,如學習新知、投入志工、發展興趣,不僅能重建生活節奏,也有助於找回自我價值與心理穩定。

自我情緒照顧的五大策略

1. 日常生活節奏感的建立 每日安排固定的作息時間,有助穩定生理時鐘與情緒。

2. 規律運動與學習身心放鬆技巧
運動可提升腦內多巴胺、血清素與腦內啡,具有穩定情緒並增強認知功能。此外,搭配呼吸訓練、漸進式肌肉放鬆(PMR)、正念冥想或導引放鬆音樂等技巧,也能有效減緩焦慮與壓力反應,提升整體心理韌性與睡眠品質。

3. 社交連結與家庭支持
積極參與家庭與社區活動、加入興趣小組,參與志工等,可有效預防社交孤立。
4. 自我肯定與正向自我對話
透過每日練習自我鼓勵,可強化自尊與內在穩定,降低自我批評帶來的負面情緒。
5. 尋求專業協助與心理支持
出現持續性的情緒困擾時,建議尋求專業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協助。

成功適應退休的六種生活方式

不同性格與需求的人,可能更適合不同模式,也可能在退休後隨時間轉換型態。根據心理學家 Schlossberg 的分類,退休者常見六種生活模式:

繼續型:雖已退休,但仍延續原有職業相關活動,讓既有技能持續發揮。
冒險者:把退休當成人生新起點,勇敢探索過去無暇追求的夢想。
探索者:退休後積極嘗試不同活動,努力尋找新的生活重心與目標。
輕鬆自在型:隨心所欲過生活,不特別追求成就或目標,享受當下與自由。
旁觀者:雖然關心社會議題與活動,但多以觀察、評論為主,不積極參與,偏好保有距離感。
退縮型:因無法適應退休變化,選擇退出社交與活動,容易感到孤獨與無助,需外部協助引導。

多數人可能同時擁有多種類型特質,或在不同階段轉變型態。了解自身傾向,有助於設計個人化的退休適應策略,也有助於家庭成員、照顧者提供更適當的支持。

退休,是自我照顧與重新定位的契機

退休初期的心理衝擊並不可怕,真正的挑戰在於我們是否具備心理彈性與自我照顧的能力。當人們準備離開熟悉的職場角色,內在的情緒波動與認同重建便開始啟動。

透過建立有節奏的生活結構、練習情緒管理技巧、保持社交連結與適時尋求專業協助,每一位退休者都有機會在轉變中找到新的定位與價值。 退休不是終點,而是一段重新設計生活的黃金時期。在這段旅程中,積極面對轉變、照顧內在情緒、擁抱新的自我角色,將會成為開啟人生下半場幸福與穩定的關鍵力量。

 

 

參考文獻
1. van Ours, J. C. (2022). How retirement affects mental health, cognitive skills and mortality: An overview of recent empirical evidence. De Economist, 170(3), 375–400. https://doi.org/10.1007/s10645-022-09418-7
2. Life Care Residences. (n.d.). Effects of retirement on mental health explained. https://lifecareresidences.co.uk/effects-of-retirement-on-mental-health-explained/
3. Knoll, M. A. Z. (2011).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the retirement decision. Social Security Bulletin, 71(4), 15–32. https://www.ssa.gov/policy/docs/ssb/v71n4/v71n4p15.html
4. Mitchell, T. (n.d.). The retirement process: A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journe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Retirement Association. https://www.washington.edu/uwra/retirement-process-psychological-emotional/
5. 今周刊編輯部(2018年3月15日)。六大退休型態決定老後快樂的關鍵。《今周刊》,(1108)。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34/post/201803150029/
6. Schlossberg, N. K. (2017). Revitalizing retirement: Reshaping your identity, relationships, and purpos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