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人生不寂寞,適時放手輕鬆過
- 發布日期:
- 資料來源:文/李 昱 (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董氏基金會心理健康促進諮詢委員)
空巢人生不寂寞,適時放手
在樂齡族(樂於擁抱自己年齡的一族)日漸普及的現代,許多人退休離開職場,生活重心逐漸轉移回家庭時,卻面臨子女成長離家,原先熱鬧充滿人聲的房子,頓時安靜了起來,因而感到失落、難過。這時,如何找到新的生活重心,成為決定是否繼續「樂」齡的關鍵。
退休後回歸家庭卻遇到空巢期
王小姐原本在公家機關服務,工作了40年後,屆齡退休。她有一對兒女,學業完成後,兒子在電子業擔任軟體工程師,女兒在公立國中任教,這兩年兒女接續結婚,成立自己的小家庭。王小姐和先生結婚35年,先生雖較沉默寡言,但也十分顧家,並無不良嗜好。王小姐這半年來生活由忙碌歸於平淡,甚至有點太過清閒,面對空蕩蕩的客廳,和先生時常相對無言,心中的落寞實在難以言喻。王小姐時常想著過去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從孩子牙牙學語、參加他們的班親會、與先生帶著孩子全家出遊、陪孩子過關斬將的考試等,苦樂參半,歷歷在目,有時想著不知不覺還會潸然淚下。
享受自在樂齡生活,走出空巢期
先生發現她最近較以往沉默寡言,晚上睡不安穩、白天精神不濟,且常常悶悶不樂、興趣索然,十分擔心。於是鼓勵她去身心科診所就醫。醫師聽完王小姐的近況後,向她解釋,最近因孩子離家,剛剛退休,發生空巢症候群與輕度的憂鬱。醫師開了輕量的藥物,幫助她睡眠與改善情緒,最重要的是提醒王小姐要學習放手,讓孩子去發展他們的人生。同時也要培養新的興趣,與先生一同參與。醫師囑咐先生,兩人要如同婚前一般,再浪漫的戀愛一次。王小姐在先生的陪伴下,去教會做志工、常常去公園散步、偶而去餐館打打牙祭,去電影院看部佳片,重拾兩人世界。兒女有空會帶著孫子回來團聚,氣氛歡愉。王小姐終於走出陰暗的幽谷,擁抱恬淡幸福的日子。
學習自處,找事做,揮別空巢孤寂感
樂齡族要面對的,不但是身體日漸不似年輕時的輕快健朗,也需適應兒女離開,甚至老伴往生的孤寂。這時,有幾點需確實做到,才能過得身心康健:
1. 有好的宗教信仰:會給我們最好的心靈力量,能從容面對未來。
2. 有新的人際關係:與老同學、親朋故舊聯繫,彼此打氣,互相有個照應。
3. 建立有趣的消遣娛樂:養寵物、看電影、唱歌、聽音樂會、運動健身,只要體力、經濟許可,都能使心情更開朗。
4. 心境轉變:能坦然接受孩子長大不在身邊的事實,自身已完成階段任務,真正的學習放下。
如能做到以上幾點,相信樂齡族一定能擁有自在寫意的下半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