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把公園變成你的健身房
- 發布日期:
- 資料來源:文/徐錦興(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系教授/董氏基金會心理健康促進諮詢委員)
走,把公園變成你的健身房!
您喜歡「動」嗎?「活動、活動,要活就要動」,這一句話您我都可以朗朗上口,事實上也是金玉良言;因為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直接或間接地證實「想要活得好,就要認真地動一動」這個論點!
成功老化,就從運動做起
一個由雪梨大學團隊執行的研究顯示,規律且達到中高強度運動的長者,能達到成功老化10年目標的機率,是坐式生活型態者的2.08倍(成功老化,successful aging,即沒有慢性疾病、失智、身體機能衰退的老化過程)。這一篇發表於2018年12月「科學報導」的研究,應該可以讓您更有動力維持規律活動的好習慣,特別是在如果您也知道臺灣衛生福利部宣告「國人一生中長照需求時間約7.3年(男性:6.4年;女性:8.2年)」,您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認真地動一動,是生活上最優先的事情了!
動出活力,公園運動有方法
動,可以有很多樣貌;例如在家裡做些園藝、整理家務,或到健身房接受專業指導,都是「動」。除了室內,在戶外活動也是一個好選項!今天要介紹的場景是您居家附近的公園:我們居住的環境中,一定有政府規劃的小型社區公園、或大型的森林公園,不然也有鄰近國小、國中的校園,這些都是很好的活動場域。如何將公園變成是您的健身房,可以依照以下步驟評估:
1.您住家附近有哪些公園?
如果您已經在這個區域活動很多年,應該很清楚居家附近綠地公園的位置;如果不確定,谷歌地圖(Google map)會提供最完整的資訊。
2.規劃如何從家裡到公園?
公園或學校的位置在步行距離內可達,太棒了!這將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項;如果特別喜歡另一個公園,請考量停車便利度和交通時間,因為這都會計算在您的運動準備時間內。
3.在公園裡,您想要做什麼樣的活動?
如果喜歡走,當然要選擇有步道的公園;如果喜歡跳舞、打拳等活動,就要多一個步驟:嘗試在不同日子、不同時間點到公園裡查看,因為每一個運動社團的活動時間都不一樣,例如太極拳社大多在早上、土風舞社則可能在晚上。多到公園走走,每天、每個時段都有好多驚喜!
4.找到運動夥伴!
想要維持規律運動好習慣,一定要有運動好夥伴!一個人活動,運動樂趣只能獨享;有一群人一起活動,運動樂趣會倍增!越是年長,越要有人陪伴;除了增加好友情誼外,運動夥伴也提供您活動期間的安全保障。
5.完整記錄活動歷程
運動,要留下紀錄,不然無法知道「到底動了多少」,也不知道「有沒有進步」。比起以前只能用紙筆,現在要做活動記錄這件事,已經非常簡單:運動手環、智慧手錶、甚至手機內的APP,都可以讓我們迅速、完整地紀錄運動歷程。養成紀錄每一次運動量的好處是:今天走得比昨天遠(快)、明天要比今天更遠(快)!每一次進步的成就感,也能增加運動帶來的生活掌控感。
不要猶豫,只要開始行動,就會啟動身體健康的正向循環:行動力變好、精神變好、睡眠品質也會變好…。生理影響心理,擁有強健的身體、健康的生活品質,也能帶來樂齡生活的好心情。現在,就可以開始擬定您的公園運動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