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的力量-內向者如何表達情緒|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安靜的力量-內向者如何表達情緒


圖/pexels

 

光宏成為科技新貴一年有餘,申請了我跟該公司合作的職場適應心理諮詢。靦腆、溫和的口吻,卻不時怒氣閃現,他難以認同單位「人人做表面、事事搶頭功」的暗文化,期待主管公正開明。得知近期的考核結果,卻讓光宏認為努力完全被否定。主動跟主管反應,卻得到主管「你不能本位主義,多溝通協調、融入組織、發揮團隊戰力」的回應。

為了融入團隊,光宏經常提醒自己是新人,抱持吃苦當吃補、不計較、多犧牲的心態,虛心受教,不可有新人的無知與高傲。此外,也利用許多時間傾聽他人的意見與需求,盡力對工作進行原因分析並擬定解決策略。只是強調速效的單位運作,常使光宏淹沒在眾人的意見中,沒機會完整表達想法,私下分享的意見與努力老變成同事的戰功。為了讓同事順利請假,經常慷慨代理他人職務,卻被冠上做事無效率導致太晚下班的評價。

像光宏這樣的內向者,擅長從內心世界重拾活力,融合與轉化過去經驗,但常因「過度聚焦外界」而亂了腳步,感到焦躁、想退縮。以3C產品比喻,內向者擁有強大的CPU運算能力,但訊息即刻處理的RAM及表達美化的顯卡效能偏低,導致螢幕顯示效果平淡無奇,甚至不討喜。但內向者無法依靠加RAM、換顯卡提昇自己,故不能強迫自己開朗活潑、上溝通表達課、一股腦地接觸人群。

  
當內向者出現負面情緒,可以遵守「安、心、續、好、緣」原則:

1.安住反應:暫時克制衝動反應,才有機會好好做選擇。

2.調身為先:緩和呼吸,平衡自律神經系統,心境自然平靜。

3.持續作息:繼續應有的作息,心就有了依靠,可恢復穩定感。

4.培育好心:述說與回憶一天美好的人、事、物,能引發珍惜與慈愛。

5.增上緣分:良師益友和閱讀新知,使心情與思緒受良好理念的引導,得以拉高視角與減緩焦慮。

  
內向者常見問題是不知如何在公開場合表達個人意見,在此提供職場互動技巧:

1.建立「表達鷹架」(如:說話的開場與結語句型、寫下關鍵字),再複雜的思緒,也能有條理的表達。

2.多與有共同的興趣、理念者交流,建立人脈與合作資源。

3.開會前先看過議程並記下關鍵意見,或在會議中速記關鍵字,配合表達鷹架,流暢帶出核心意見。

4.適時停下腳步,讓內心充電。安排企業教練、心理諮詢、正念課程等,尋求心靈接觸的機會。

5.擺脫害羞、畏縮、不擅言詞的傳統定義,發揮內心優勢,也能擁有一片天。

內向者只要善用自己的能力,事先記錄想法,在會議前先行演練,也能在職場中有亮眼的表現,成為公司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