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老化的四秘方
- 發布日期:
- 資料來源:文/高旭繁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 教授)
圖/pexels
想到老,你心中浮現的第一印象會是什麼?臥病在床?老態龍鐘?倚老賣老?以上這些是我們對高齡者常見的刻板印象,但是若讓我們想想,自己想成為怎樣的高齡者,你可能浮現的會是遊山玩水,自由自在,樂在學習。
能夠在人生的最後一階段,老得有價值、有尊嚴、有自主或有活力(註1),相信是每個人的渴望,正向老化不只是國家、社會、組織,甚至是全民的願景。
所幸借鏡正向心理學的研究取徑2,給了我們一些邁向正向老化的秘方。讓我們一起收集這些有助於正向老化的因子,當個快樂的高齡者吧!
秘方1:老心要正~心態致勝,用積極正向態度面對
邁入老年時期,有許多的好處,除了享受社會福利,也可能受他人尊敬、時間變多,可以完成年輕時未完成的夢想,以及享受自在的感覺。然而,身體機能的逐漸老化在生活上造成的不適感也在所難免,但只要調適得宜、欣然接受、與病共存,仍可達到正向老化。
在心態的調整上,首先有賴於對自我的深刻了解,明白自己的所想、所要,及人生意義、目標與方向。然後透過務實的生活體認、對現況的滿足與向下比較,達到知足常樂。學會接受現實、因應環境與順其自然,便可以讓自己開心過老年生活。
秘方2:老身要健~顧好健康,生活自主不求人
眾多研究均發現:健康是高齡者主觀認定老年生活幸福與否的重要指標。因此,民眾應重視自身健康,定期健康檢查來清楚自身的健康狀況,對家族遺傳病史也應有基本的危機意識。藉由學習一些養生之道改善與預防疾病的產生也很重要,這些養生的方式包括:運動的習慣、飲食的注重、生活作息的規律及情緒的調節等。此外,持續學習及保持認知功能的各種活動,維持心智功能的健全,避免失智,也是正向老化的要素。
秘方3:老本要夠~足夠的經濟安全,滿足自己的生活品質
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萬萬不能。高齡因為退休後所面臨的其中一個挑戰,便是收入減少。因此,若要有高齡生活的品質,或至少不依附他人,保有尊嚴與獨立,需要先規劃好晚年生活的金錢保障。
為了確保經濟無虞,可能需要先計算退休金是否足夠,畢竟不是每個高齡者都有穩定的月退俸,因此要未雨綢繆,先行儲蓄或投資,讓老年生活可以經濟自主。過去養兒防老的觀念,也要調整為靠己防老,兒女的孝敬金,是兒女孝順的表現,但不能視為必然,否則可能因期待落空,造成親子衝突。
秘方4:老伴要有~人是群居的動物,家人很重要,呼朋引伴也很棒
對高齡者而言,家庭關係是正向老化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但隨著家庭樣態的改變,與家人、親友或其他重要他人間的互動關係,皆可以滿足高齡者尊重、親密與安全感等社會需求。
在家庭方面,已婚的高齡者最重視配偶的情感支持,特別是隨著現代家庭結構的改變,另一伴的情感支持對其在老年生活的影響顯得重要許多。
除了家人外,志同道合的友伴也可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華人社會,高齡者的正向老化也重視社會取向自我3。高齡者可透過再就業或從事志工服務或助人的志業,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此外,也可直接投入自己感興趣的學習或者玩樂,享受自在快活的晚年生活。
綜上所述,請把握老心要正、老身要健、老本要夠、老伴要有,讓自己感受到老年生活的成就感與能力感,淡化生理機能帶來的不適感,享受一個尊嚴與快樂的老年生活。
參考文獻
1.陳佳雯、張妤玥、高旭繁、陸洛(2013/12):〈老了,就不好?臺灣高齡者最適老化之歷程探究〉。《本土心理研究》,40期,87-140。(TSSCI) (Supported by NSC101- 2410-H-364-006)
2.高旭繁、許淑華(2014/6):〈以正向心理學的觀點探討台灣初老期民眾的老化調適歷程〉。《應用心理研究》,60,115-159。
3.高旭繁*、陸洛、黎夢綺、高筱茵(2023/6):台灣高齡者由自我認同邁向統整之歷程:雙文化自我的觀點。《本土心理研究》,59,123-189。(Supported by NSC101-2410-H-36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