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友好互動,有助提升抗壓力|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職場友好互動,有助提升抗壓力

  小王剛調到新的部門,由於該部門主管熱衷於小組討論,因此小王經常要參與部門中的小組會議。因為新人的關係,與同事尚未熟稔,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他不知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很擔心說錯話得罪他人。雖然主管告知過程中可以自由發言,不用太擔心。但每次開會的前一晚,他腦中都在想明天要說什麼、該怎麼說、這樣說會不會得罪同事,甚至還想到會不會被同事討厭等煩惱。如此翻來覆去,整夜都在擔心與同事的關係及如何打入新的環境…。當我們進入新環境時,需要一段適應期,如同新鞋需要穿一段時間才會合腳,因此我們透過「穿新鞋踩三下」的遊戲,幫新鞋踩軟一點,幫助合腳也促進人際間的正向互動。

  心理學家Taylor提出「親近友好模式」的生活壓力因應理論,有別於一般人所採用的打或逃跑模式,該理論說明在面對壓力環境時,照顧他人及善待身邊的人有助於增加個人的抗壓能力。所謂的助人為快樂之本,就是這樣的理念延伸。當小王了解該理論後,他開始想如何採用友好的態度面對新的工作環境,他為自己設計了以下的職場友好活動模式:

  1.每天笑臉迎人

  2.幫同事一個小忙

  3.開會時提供一個對大家都有幫助的意見

  4.午餐時間邀請同事一起吃飯

  5.每天睡前感恩今天發生的好事

  6.周末邀請同事一同踏青

  經過這樣的友好活動後,他發現自己拉近與同事間的距離,晚上也睡得比較好,開會時也比較自在。特別是周末的踏青活動,除了自己可以出門透透氣以外,更可以感受到與同事一家人一同出遊家庭親子日的樂趣。當在職場中的友好行動越多,職場的適應問題也就越少,造成失眠的煩惱也就消失了。

  面對新環境,每個人都需要一段適應的時光,過去的適應模式採用的是面對問題或逃避問題;而親近友好模式則是教我們如何透過經營職場的人脈,促進正向互動,產生正向的壓力因應,減緩憂鬱症狀。

  從今天開始,你也可以試著做做看,秉持助人為快樂之本的初衷,帶著微笑 善待身邊的同事,善加利用一例一休的假期,安排愉快的家庭聚會或踏青活動,來拉近同事彼此間的距離,享受一段幸福的時光。

與人相處 保持正向互動,對於如同運動一樣促進身心健康

本專欄由董氏基金會提供,欲知道更多憂鬱防治相關資訊,請上http://www.etm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