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想一輩子|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不做,想一輩子

想了一輩子的事,盡全力讓它在自己做得到的範圍內達成,雖然不知道結果是甚麼,但是,不做,會想一輩子!

 

回想一下,從過去到現在,有什麼讓你「做了,講一輩子」?又有什麼是你「不做,想一輩子」?

我在五十多歲的時候列了一份「九十九件一生必做的事」,像是學做麵包、釀小米酒、每年跑馬拉松、參加鐵人三項等等,不過,這些並沒有讓我覺得有「講一輩子」的價值。

只有一件事,是值得我講一輩子的事:六十歲前要完登百岳;我如期在六十歲生日前夕完成這個目標,之後,陸續透過演講、影片、出書,分享自己的經驗,想要做、就一定做得到。我推估,在台灣至今,應該只有不到兩千人完登百岳,「完登百岳」對我來說,也許稱得上是件「做了,講一輩子」的事。

心動沒有行動 不掛念

每個人都有「心動,卻沒有行動」的目標,例如我,學會吹薩克斯風早早就列在必做清單,因為種種理由沒有學;我太太經常說,「明年要參加粉紅超跑」、「我想要徒步環島旅行」,卻還沒做;這些念頭,一過了「心動和衝動」的時刻,隨著時間流逝,在腦中就自動消失,並不會掛念。

也有不少做了第一步,之後卻放棄的夢想;例如,我曾經養了粉紅小豬(麝香豬),但它才養了三天就不見了,我也沒有想重養一隻。很多人夢想在退休後,在鄉下蓋間豪華的住宅,蒔花弄草、怡情養性、好好養老,但是實際上常發現「想像很美好、現實很辛苦」,務農園藝的生活有許多想像不到的挑戰,加上鄉間生活的交通、醫療、人際互動都和之前生活模式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多數人在鄉下生活到更大的歲數後,就會搬回城市。

總之,如果想做的動機不夠強、沒有積極的熱情、沒有人時地的配合,夢想,就只是想想,不做,也不覺得遺憾。

檳榔防制的惡夢

當我任職於公務體系時,「檳榔防制」一直是我想做的事。雖然,種植檳榔樹造成水土保持和環境問題、吃檳榔對身體健康的危害例如口腔癌,都為人所知,但是,檳榔防制不像菸害防制,有個明確的「敵人」― 菸商,宣導和立法都可以聚焦。在民國八十年代,台灣的檳榔產業帶來高額收益,全盛期年產值高達五百億,相關從業人口近一百萬人,且多是中下階層,因此引不起社會共鳴,「檳榔防制」的推動宛如惡夢。


花東縱谷平原翠綠怡人,西側的中央山脈尾稜分別是鯉魚山、壽山和荖山,海拔只有五百至八百公尺高,山的東側看花東縱谷美不勝收,可惜因爲交通便利,在八十年代利益很高時,大家爭相搶種檳榔!

不過,這二、三十年來,透過耳鼻喉科醫師、牙醫師持續對患者傳達觀念,口耳相傳,進行著「無聲的衛生教育」,檳榔防制竟然有了成效,檳榔嚼食人口及檳榔銷售量都減半了;然而,伴隨著這項「成就」,是山坡地變成廢棄檳榔園;因為檳榔的經濟價值大幅降低,如果是私有地或租用國產局的地,檳榔園園主請不起工人採收,就任其荒廢。還好,林務局經管的山坡地是不能種檳榔的!


檳榔是淺根植物,葉子又是短扇形,根和葉都不利水土保持!

一千棵小葉欖仁

我每次爬山看到廢棄的檳榔園,總在心中冒出念頭:「這些檳榔應該被砍掉,種上其他水保的植栽才對。」雖然,我曾寫下「種一千棵小葉欖仁」的夢想,卻因對樹種不了解,不知道要花多久的時間樹才能長大,也不清楚樹種的經濟價值,和種植地的所有權屬會有關連,需要不同的做法。因此我一直沒有具體的行動,就典型的想想就好!

樹湖村的櫻花步道

我有個住在花蓮縣壽豐山樹湖社區的朋友,他擁有或租用了一大片山坡地種植白柚和檳榔,但當他因口腔癌過世之後,該片園地就全廢棄了。前一些時候我到那裏健行,發現白柚樹和檳榔樹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綠樹成蔭的肖楠樹。我拜訪了當地的荖山樹湖發展協會吳理事長才了解,林務局送了種苗,而他們自行向企業公益募款獲得支持,種了六千棵肖楠樹。雖然肖楠要三十年才能看到成果,但這些人不為盈利,只是為了留下一片乾淨的森林、一塊能讓後代休息的林地。



剛開始砍除檳榔樹,種下肖楠幼苗的樣子,綠油油草地有點不利水保的感覺,可是很快樹就長成,大片的肖楠森林指日可待


這片肖楠林大約是十來年前,溪口村的吳先生等人發心砍檳榔、種肖楠,十多年後就綠蔭成林,至今,樹湖山區種了六千棵肖楠!


另外,位於樹湖村台九線旁,有樹湖愛鄉協進會長期投入社區環境和文化保護,於步道沿途種植了三萬多棵櫻花,並設有觀景平台,可以欣賞海岸山脈和花東縱谷的美景。這也是種不同於種植經濟作物的做法—用景觀來守護環境。


肖楠三十年可以長成這樣,樹材也可以好好利用,不過三十年才能有點經濟回收,不如欣賞它的環境保育和休閒遊憩的價值!


德不孤必有鄰

前些日子,我到壽豐鄉的壽山爬山的時候,遇到靈山天道院的住持許先生,和他閒聊後,發現他竟然和我有相同的想法,他希望移除鄰近山坡地約七分地的檳榔林,改種肖楠,將其美化成景觀森林,不為營利,只希望讓登山客可以在爬山運動時,能在此休憩。


靈山天道院的住持許先生的願望,是將他近臨的檳榔林改種肖楠,不為盈利,是想提供登山者ㄧ個休息落腳的地方!

後來想想,其實不是只有肖楠森林,做景觀步道例如櫻花步道、落羽松步道、樟木步道等等,木能成林,自然都有助於保護環境。

看到這些民間團體或是個人的做法,讓我更堅定,原本困難重重的事情,經過一番了解探索,忽然峰迴路轉,原來它不是不可能的任務,而且有些理念相同的朋友已經捷足先登了!

調整想法美夢成真

回顧這些年的想法,我從想種一千棵小葉欖仁,後來種了四十七棵落羽松,但不符合農地使用法規而移除,到現在在自己農舍地保留一棵五葉松。雖然也許做不到留下「一片森林」的夢想,但是調整一下規模,留下「一排路樹或「一個迷你的森林公園」,把想了一輩子的事,想辦法讓它在自己做得到的範圍內達成。雖然不知道未來會如何,但是「不做,會想一輩子」!


我種自家花園的五葉松,樹型優美,翠綠松葉、傘狀松枝,我以為是優良造林樹種,但是不在農業部的鼓勵造林樹種之一!


我學到的是:當你認為不可能的時候,不要急、不強求,放下、冷靜、找出路!思考會讓你增長知識、耐心會幫你找機會,人時地都對了,自會水到渠成,美夢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