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調個角度
- 發布日期:
- 資料來源:文/葉雅馨(大家健康雜誌總編輯/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
圖/pexels
有次到某個學校與教師們分享面對學生憂鬱情緒的經驗,會後一位美術老師特別找我說:「謝謝你們!因為你們讓一個問題學生就此改變!」細聊之下,原來這個學生來自於一個隔代教養的家庭,父母很早就離異,也不顧他,由祖父母扶養,偏偏祖父母同任教職,對他要求嚴格,比較無法與他溝通,進入青春期越來越叛逆,讓學校老師相當頭痛,同學也不認同,沒想到參加基金會舉辦的兒童青少年繪畫創作活動,獲得優選後…「他的生命出現另一種契機,不但同學對他另眼看待,連嚴峻的祖父,也開始有了肯定的部份…」其實在許多看似叛逆的外表下,隱藏著的其實是需要被愛、被包容與呵護的心。大人,無論是父母、祖父母或老師,有時可以調個角度看。
青少年在所有年齡層中,可能是最容易被誤解的一群。很在乎你,想要你信任他,卻用不客氣的言語要你離他遠一點。若能同理傾聽,將可陪伴他們走這一段青春路。
良好的溝通包括了傾聽、問題解決和談判。
一、傾聽:和青少年對話得先保持自己情緒的穩定,先不要存有太多、太快的期待,此時才會有清楚的溝通呈現,然後從一連串青少年的說詞背後理出頭緒。
二、問題解決
主要有四個步驟:
1.找出問題 耐心傾聽,決定真正的問題是什麼之前,一定要聽完整個陳述。和他們深談,了解他們在乎的是什麼。
2.尊重他們選擇的問題解決方式 傾聽青少年的選擇,再適時提出你的看法。
3.提醒會產生的後果 幫助青少年想想「假如用這個方式,你想會發生什麼事?」
4.試試看,找到或選擇了解決的方式,就盡量支持他去試試看,接下來看看會發生什麼事,鼓勵他們一步一步去解決問題。
三、談判:談判的可行性取決於你和青少年所建立的關係,談談任何你的擔心,引導他們做可行的決定,顯現你是柔韌的、誠懇傾聽他們的主張。而真正的目的就是幫助青少年找到他們自己的解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