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力而為別讓愛成負擔|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量力而為別讓愛成負擔

  68歲的陳老先生半年來陸續出現失眠,胸悶心悸的症狀,最近一個月更發生食慾降體重一口氣減輕四公斤,倦怠無力感,對所有事情都不感興趣,沒有耐性很容易對家人發脾氣的狀況。到家醫科做了身體檢查都沒有問題。醫師轉介來精神科門診就醫…

  當照顧的美意,成為一種負擔

  65歲時從公務機關退休的陳老先生,夫妻倆過著期待已久、閒雲野鶴般自由自在的生活。每天早上到公園運動,假日到台北近郊爬山,日子過得簡單而美好。夫婦倆唯一憂心的是獨子結婚好幾年了,媳婦的肚皮卻都沒有動靜,這種事卻又不好開口說,只能擺在心上。好不容易媳婦懷了孕,孫子也在家人的期待中平安的誕生,然而緊接著的問題是小孫子要怎麼照顧?兩老顧及雙薪家庭繳了房貸,再付個保母費就所剩無多、無法存錢。老夫妻商量之後,牙根一咬便主動承擔下照顧小孫子的工作。

  陳老先生明白這可能是個艱鉅的任務,實際執行竟然也比想像的更加困難。由於照顧幼兒的經驗生疏,整天提心吊膽,晚上跟著小孩夜不成眠,夫妻倆也不敢同時出門,原先運動爬山的休閒活動也都停止了。讓陳先生的精神更加緊繃,好幾次想向兒子和媳婦辭去這份重擔,內心又充滿罪惡感,自責自己怎麼可以不為小孩分擔一些責任,就這樣拖著拖著結果拖出病來了。

  衡量自身能力,找回生活的掌控感

  經精神科診斷是重鬱症,主要誘發原因是慢性失眠和壓力。醫師和陳老先生討論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還要解決他的壓力問題。先肯定他對兒子的疼愛願意犧牲自己照顧小孫子,天下父母心總是令人動容。接下來也讓陳先生看到勉強做自己不擅長的事,付出生病的代價,是否值得?有沒有其他的選擇?雖然不是心中認定最好的解決方式,但是還是可以把小孫子好好照顧長大?至於陳先生所擔心孩子的經濟負擔的問題,透過計算小孫子上幼兒園前的花費,請保母的實際花費是多少?這花費是小孩子能夠承擔的嗎?

  透過這一系列反駁式的問句,把實際問題做更完整的評估,陳先生終於接受把照顧孫子的責任交還給兒子,他專心照顧自己身體健康,才是減少小孩壓力,疼愛小孩的最佳做法。透過藥物治療和行為治療,陳老先生在三個月後,恢復健康,只在週末兒子媳婦加班沒辦法照顧小孫子時幫忙,進而找回對生活的掌控度。同時也能享受含飴弄孫之樂。他充分體會出量力而為,別讓愛變成自己的負擔是和家人相處的最好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