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集團影響身心健康 政府該加油!|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詐騙集團影響身心健康 政府該加油!


圖/pexels

 

譚艾珍遭詐騙!再次震驚許多人,她是董氏基金會推動老年憂鬱防治與心理健康促進的終身義工,平日是很正面思考且非常有韌性的人,她的公義與公益心,加上女兒大力的支持下,才願意現身說法,可是周圍不乏受詐騙的親友,有教授、花藝店的老闆、循規蹈矩的公務同仁,他們都是善良百姓,平常行為反應機制也不弱,仍遭受詐騙,他們經歷沮喪、失落、嚴重失眠、甚至生病,除了財物損失更是影響了身心健康。   

通常受害者的二度傷害是旁人的不當看待,也最令人心疼,詐騙發生後一開始他們都不敢講,後來卻又不得不講,投資詐騙而向地下錢莊高利貸的巨額利息使家庭財務發生問題,逼得他們必須面對殘酷的事實,四處求援,還要被旁人指責是太貪心、太愚蠢,而根本的問題是詐騙的手法日益高明,他們應用很多心理機制攻擊人的弱處,遠超乎一般人的認知。受害者發現被詐騙後等於另一樁事情的開始,會經歷悲傷五階段:否定、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接受,面對從此失去退休金,必須過清貧的生活,當中還須承受親友的指責。   

受詐騙後報案,作筆錄時還要經歷冗長的時間,跟警方陳述的過程不斷考驗受害者的耐力和心靈,在訴諸法律救助時,如果有抓到車手,受害者還要不斷的接受法院的傳訊並舉證,對一般百姓,上法院是何其的恐懼!台灣號稱科技島,難道政府就只能做宣導,不能像詐騙集團般的「精進」,用科技協助,更有效率的幫助受害者,甚至現在已聽聞有語音詐騙,模仿家人、朋友的聲音借貸,詐騙集團手法層出不窮,民眾深受其擾。   

如今政府對詐騙集團的因應,僅開了165反詐騙專線、在電視廣告加強宣導要大家小心,這種沒策略、無關痛癢的應對,就像我們叫戒菸者靠意志力、對罹患憂鬱症的人說想開一點,要屢屢減重的人就少吃點…,等於讓人民自求多福。我常收到各家銀行以e-mail宣導防詐騙,在電子信件中告訴你社群平台陷阱多、網路求職停看聽,最後提供一個可詳看方法的連結,這會不會又是詐騙連結呢?   

如果我們做一個調查,詢問民眾是否受過詐騙,或親友是否受詐騙過,結果應該是百分之百有。政府本來就有責任要保護人民包含財產權,為什麼在詐騙上沒有任何補助方案?讓許多受詐騙者的親友覺得政府是吃案還是共生?不經讓人懷疑莫非有分紅嗎?建議政府應公布台灣一整年受詐騙有報警處理的金額,用這樣的損失對照應投入防範詐騙的經費,像交通安全違規檢舉,廣設獎勵舉報,協助破案提供分層獎勵,取回金額的10%,亦可舉辦反詐騙集團的徵選活動,並制定嚴厲的罰則,讓車手評估利益後心生畏戒不願冒險,使詐騙集團缺乏人力,同時揪出所有利益共存的管道,包含社群媒體,阻止詐騙集團在平台下廣告,但最重要的仍是應用科技來追蹤,這種投資就像我們的軍備,不能夠一直等著挨打,總要做點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