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憂鬱長者的良方|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陪伴憂鬱長者的良方

「我全身都好不舒服,腳麻手麻,睡也睡不好,出門吃飯好累,你們去就好,不要麻煩了,我自己一個人在家就好。」母親在出門前,突然有些鬱悶地說道。

「媽~上次不是帶你去醫院檢查,醫生都說沒事啊,況且我們餐廳都訂好了欸!」女兒已經梳妝打扮,站在門口向母親詢問。

「唉…我老了沒有用了,連出門都沒辦法,不知道活那麼久要幹嘛……」聽到女兒的回覆,母親反而越想越難受。

「媽我們只是出門吃飯而已,沒有那麼嚴重,不要想太多,大家一起出去吃飯不是很開心嗎?」女兒急忙安慰,卻沒有注意到母親的沉默。

(沉默)(為什麼都沒有人理解我?) 」母親憂愁地想著。

 

老年憂鬱是疾病,不是老化,相較於其他年齡層,長者較難表達憂鬱情緒,但常會抱怨身體症狀,例如頭痛、失眠、四肢麻等,也經常會提到不想活、想死的念頭,遇到上述狀況,大部分人都很希望能協助憂鬱長者,但常會擔心說錯話,或不知道能幫些什麼忙,可參考下列的方法,一起陪伴與協助長者!

 1.    穩定持續的陪伴

憂鬱長者常會表達想自己一個人、或怕麻煩其他人,事實上憂鬱長者是非常需要家人朋友長時間穩定的陪伴。若長者憂鬱情緒較嚴重時,親人朋友可輪班24小時陪伴,即使沒有特別聊天說話,親人朋友的存在本身就是陪伴哦!

 2.    保持耐心與傾聽

憂鬱長者可能會不斷重複表達負面情緒、抱怨身體不適與想結束生命的念頭,面對這樣的狀況,請試著瞭解這是憂鬱的表現之一,並保持耐心與專注傾聽,可讓長者覺得被重視與感到安全,能進一步提升長者表達內在不適的意願,並產生連結感。

 3.    讓長者了解到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同等重要

老年憂鬱對許多長者來說是難以理解與接受的,常會認為憂鬱不是病,只是單純心情不好,不需要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可讓長者認識什麼是憂鬱,了解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同等重要,較能協助長者正視憂鬱,與提高接受專業醫療的意願。

 4.    從中性輕鬆的話題開始溝通

對大多數人而言,要表達自己內在的負向情緒與想法是很不容易的,對於長者來說甚至更加困難,因為長者多傾向報喜不報憂,習慣避而不談或壓抑忍耐。因此和憂鬱長者互動時,可先從中性,較無壓力的話題開始,例如「今天胃口好不好?吃了些什麼?」,當長者習慣與你對話,且談話關係建立後,再嘗試進一步詢問內在情緒,如「你感覺心情很不好,要不要跟我說說看?」,若長者不願意或難以回應,避免再追問下去,先試著同理長者的困難,並表達讓他知道你願意傾聽與陪伴。

 5.    保持規律生活作息

憂鬱長者常會感到生活混亂,自己卻無法掌控,導致自我價值低落,因此協助維持長者的生活作息規律,有助於建立「控制感」,例如維持固定的三餐與睡眠時間,重複的生活模式,能幫助長者穩定規律的進食,與維持良好睡眠。

 6.    增進人際互動

多外出與人互動有助於改善長者憂鬱情緒,可鼓勵長者參與輕鬆、多互動的社區課程或活動,例如桌遊、牌卡遊戲等,藉此可增進長者認知功能,也能幫助長者在課程活動中分散注意力,減少聚焦負向情緒。

 7.    鼓勵運動

運動能產生讓人快樂的多巴胺,因此可多鼓勵憂鬱長者運動,若長者意願低也不要強迫,可在家先從簡單的肢體活動做起,例如健康操、十巧手(可上網搜尋影片陪同長者一起做)等,時間也不要過長,每次運動約3-5分鐘(一個影片長度),當長者有意願運動後,再慢慢增加運動長度或強度。

 8.    練習正念冥想

練習正念冥想可協助憂鬱長者覺察自己內在的情緒、想法與身體感受,練習自我接納,減少負面自我評價,找到內心的平靜。正念冥想需持續長期的練習,可協助長者報名正念冥想相關課程,或讓長者觀看正念練習影片同步跟著做。

 

(撰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諮商心理師 沈孟筑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