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悶讓長輩沒有食慾怎麼辦
- 發布日期:
- 資料來源:文/李淑花(林口長庚醫院一般及老年精神科主治醫師)
老年憂鬱症是最常見的老年精神疾病之一,也是造成長者失能的重要因素。老年憂鬱症與一般成人憂鬱症臨床症狀表現不同,老年憂鬱症常常以身體不適症狀為主述,如吃不下飯、胃口變差、胸悶、頭暈、痠痛、心臟怦怦跳、睡不著等;即使做過全面健康檢查,也找不到明確的病因;這時候須特別留意是否罹患憂鬱症。
年長者吃得少是身心健康有異的警訊
老年憂鬱症常導致食慾不振或拒絕進食,這是一個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因為老年人需要吃得好才能盡可能保持健康和活躍。老年憂鬱症患者常伴隨孤獨感,許多老年人甚至不喜歡吃飯時間,因為他們沒有人可以一起吃飯。老年憂鬱症也可能合併嚴重的精神疾病症狀,如被害妄想,擔心有人在食物中下毒,或是聽幻覺,有聲音命令威脅不讓他進食,因此每次進食都是一場天人交戰,令家屬非常擔憂緊張。當照顧者注意到有類似症狀,就診時一定要將觀察到的長輩生活行為異狀提供給醫師參考,以利安排治療計畫。憂鬱症引起的食慾變差,若未接受完整治療,可能造成營養不良、體重減輕、活動大幅減少,肌肉流失,併發肌少症與認知功能退化,因此應盡早察覺,積極治療。
年長者食慾不振的七大因素
面臨老年人食慾不振的問題,還需考慮下列因素:
1.藥物引起的副作用。許多藥物包括一般慢性病用藥,成藥,抗憂鬱劑都可能與食慾不振相關。雖然醫師可以在雲端查詢個案用藥,然患者與家屬也能主動提供完整藥物資訊給醫師。
2.缺乏活動,生活作息不規律會導致腦部飲食中樞失調,造成胃口差。
3.脫水導致食慾不振。由於老化的生理變化或正在服用的藥物副作用影響,許多老年人沒有得到足夠的液體且更容易脫水,造成胃口更差的惡性循環。
4.身心功能缺損以致無法準備飯菜,因為自己準備飯菜變得困難,獨居的老年人可能因此不吃飯。
5.嗅味覺功能缺損,隨著年齡增長,許多長者的味蕾越來越難以察覺味道。正常的食物可能對他們來說平淡無味。
6.難以咀嚼、吞嚥或獨立進食,如果吃飯變得困難重重,許多老年人根本不想吃飯,如正常老化,牙齒問題、藥物、手術、中風、失智、多種或其他生理疾病需納入考量。
7.用餐氣氛不愉快,如果進餐時間已經成為意見分歧或爭論的時段,長者可能將進食與不愉快聯繫起來並抗拒它。
多管齊下幫助長輩改善食慾
綜合以上討論,造成老年人食慾不振的原因是多元複雜的,因此改善食慾的方法可多管齊下,下列方式提供參考:
1.排除憂鬱症,一般觀念中認為年紀增長後,胃口變小是正常的老化現象,但更有可能是憂鬱症的症狀之一。有些研究指出食慾不振者後續變成失智症的風險比食慾正常者較高,因此鑑別診斷是第一要務。
2.維持規律的進餐和零食時間表,規律的日常生活,固定時間提供食物有助於他們的身心狀態「超前部署」,準備好進食。
3.提供適量營養食物,有些長者看到面前有大量食物,可能會感到不知所措,增加進食的壓力;或許可以嘗試改為每天吃5頓小餐,而不是3頓正餐。
4.減少使用複雜餐具,盡量提供長者習慣的餐具,不常用的勺子、叉子或刀子反而易引起挫敗感,可能會讓一些老年人更不想吃東西。
5.若是無法一天進食多餐食,可以準備營養美味且易於食用的點心,提供長輩選擇。
6.營造舒適的用餐氣氛,邀請好友,配搭長輩喜歡的音樂等,有助用餐愉快。
7.增加走路散步身體活動,促進血液循環,腸胃蠕動,減少便秘,能有效改善食慾。
8.持續有效的方法,記錄長輩喜歡的食物、喜歡進食的時間。
有時簡單的改變可以產生很大的效益,嘗試這些做法時,可以跟好友交流分享,不要孤軍奮鬥,要有耐心與創意,不斷嘗試。我相信這些經驗除了幫助長者,也可以累積成豐富的寶藏,讓我們以正面態度迎向超高齡社會。